鑒別豬、牛、羊肉制品的真假和品質需要從外觀、氣味、觸感、標簽等多方面綜合判斷。以下是一些實用的鑒別方法:
一、生鮮肉的鑒別
1.看外觀
顏色:
豬肉:新鮮豬肉呈淡紅色或粉紅色,脂肪潔白;變質肉顏色發暗或呈紫紅色,脂肪泛黃。
牛肉:新鮮牛肉呈深紅色或暗紅色,脂肪乳白或淡黃色;假牛肉(如用豬肉染色)顏色不均勻,脂肪可能異常發黃。
羊肉:新鮮羊肉呈鮮紅色或淡紅色,脂肪潔白;變質羊肉顏色發暗,脂肪發灰。
紋理:
牛肉纖維粗且長,紋理清晰;豬肉纖維較細;羊肉紋理細密,脂肪與肌肉交織(如大理石紋)。
注水肉表面濕潤,甚至有水珠滲出,切面泛白。
2.聞氣味
新鮮肉有正常的腥味(羊肉有膻味),但無異味;變質肉有酸臭、腐臭味;假肉可能有化學藥劑味(如染色劑、防腐劑)。
3.摸觸感
新鮮肉有彈性,按壓后能迅速回彈;變質肉松軟無彈性,表面粘手;注水肉觸感濕滑,按壓后滲出水分。
4.看脂肪和筋膜
牛肉脂肪較硬,豬肉脂肪軟膩;拼接肉(如“膠水肉”)脂肪分布不自然,筋膜斷裂不連貫。
二、加工肉制品鑒別(香腸、火腿、肉丸等)
1.看成分表
警惕添加劑過多的產品(如過量卡拉膠、大豆蛋白、淀粉),可能用劣質肉或植物蛋白充數。標注“復合肉”或“重組肉”的可能是碎肉拼接而成。
2.觀察質地
真肉制品切開后纖維清晰,顏色均勻;假肉制品質地松散,可能有過多顆粒感(如淀粉填充)。
劣質肉丸煮后易散開,湯渾濁;真肉丸煮后緊實,湯較清。
3.嘗味道
真肉咀嚼時有纖維感,肉香濃郁;摻假肉口感粉糯,味道依賴香精。
三、常見假冒手段及應對
1.鴨肉冒充牛羊肉。常見于廉價火鍋肉卷。真牛羊肉卷紋理自然,涮煮后不易碎;鴨肉冒充的顏色偏粉,脂肪分布不規則。
2.染色或添加劑掩蓋變質肉。用亞硝酸鹽(發色劑)使肉顏色鮮艷,過量使用有害健康。避免購買異常鮮紅的肉。
3.注水肉。用紙巾貼肉表面,注水肉會快速浸濕紙巾;冷凍肉解凍后大量血水滲出也可能是注水。
購買建議
1.選擇正規渠道。超市、品牌專柜或可信賴的農貿市場,索要檢疫證明(正規肉品有檢疫章)。
2.警惕低價陷阱。價格遠低于市場價的肉制品可能摻假。
3.保留憑證。發現問題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
通過以上方法,可以大幅降低購買到假冒偽劣肉制品的風險。如果對某些產品存疑,建議優先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或有機認證產品。
文章來源:晉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