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澤制作的關公造型的面塑作品。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全球普及,傳統手工藝正迎來數字化轉型機遇。“90后”的周林澤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桂林面塑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他憑借對傳統技藝的創新傳承,在TikTok平臺收獲14萬海外粉絲,他將一個個色彩斑斕、造型生動的面塑作品送入全球愛好者家中。
周林澤手拿花牛角塑形刀專注打磨關公面塑的眉眼細節。
前幾天,記者來到位于田心村的周林澤工作室,他正坐在工作桌前,專注打磨關公面塑的眉眼細節。花牛角塑形刀在他手中游走,紅色黏土逐漸顯露出凜然威儀。
周林澤在對面塑關公進行精細塑形。
“關公這一類中國傳統人物的面塑作品,在東南亞市場非常受歡迎。”周林澤告訴記者,“去年我僅關公面塑就賣出了70多尊,現在手頭上關公面塑的訂單還有不少,都得抓緊時間制作出來。”
學員在拍攝周林澤制作面塑的視頻,視頻剪輯后會發布到TikTok平臺上。
2022年,在一位外國游客的建議和幫助下,周林澤在TikTok平臺注冊了第一個賬號,這位游客也成為周林澤第一位粉絲。
隨后,周林澤在TikTok平臺上注冊了五六個賬號,其TikTok矩陣已覆蓋東南亞市場。周林澤平時會發布一些帶有劇情故事與面塑制作相結合的視頻作品,也與專業運營機構合作開展直播。到現在,周林澤在TikTok平臺上一共擁有了14萬粉絲,這些粉絲大多是東南亞人,以年齡群在30-50歲之間的男性粉絲居多。
周林澤在電腦前跟海外客戶進行溝通。
從這些粉絲下單的面塑作品來看,周林澤發現,這些粉絲對他的面塑作品都非常感興趣,特別是中國歷史傳統人物的面塑作品,“像關公、鐘馗、秦瓊(秦叔寶)和尉遲恭(尉遲敬德)的門神形象等非常受歡迎,去年我們在網絡平臺銷售面塑作品的營業額就達上百萬,比以前僅線下銷售翻了10倍。”
周林澤正在制作“關公刀”。
讓周林澤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來自新加坡的粉絲找他定制的一套高約80厘米的四大天王(佛教的四位護法天神),為了完成這套作品,從搭骨架到最后的塑形、上色,周林澤花了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
“像《三國演義》《西游記》等文學名著在東南亞國家非常流行,這里面的人物在東南亞有深厚群眾基礎。”周林澤說,接下來他會繼續制作中國傳統人物形象的面塑作品,并根據歷史情節或者故事片段進行人物場景化組合搭配,再現像桃園結義、三打白骨精等場景,“通過面塑作品情景再現,增強群像敘事,增強文化感染力”,通過一個個走出國門的面塑作品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周林澤(右)在指導學員。
與此同時,周林澤每年都會開展面塑培訓,至今教授過的學員也有千余人了。“只要有人愿意來學習面塑技藝,我都會傾囊相授。”周林澤說:“讓傳統技藝活在當下、傳向世界,才是最好的守護。”
來源|桂林晚報(記者譚熙)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