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23日電(記者 徐婧)“首屆北京博物館季”正在進行,活動將持續至10月8日。其間,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圍繞主題策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將城市空間轉化為博物館展廳,推動博物館展示資源貼近市民生活。
創意印章市集日前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舉辦,大眾評審投票及線上投票通道同步開啟。當山門緩緩打開,觀眾們紛紛到天王殿及大雄寶殿前打卡簽到,由大學生結合博物館文物展品元素設計的35枚印章在這里集中展示。到館觀眾用領取到的“集福蓋寶”蓋章折頁蓋下一枚枚印章,并將一朵朵小紅花貼紙貼在自己喜愛的印章展位。后期,博物館將根據大眾評審情況,評選出“最佳人氣獎”。
“首屆北京博物館季”期間,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圍繞主題策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大鐘寺古鐘博物館作為校外教育基地,開展一系列探索性的館校融合課程。“大手牽小手”——“鐘王杯”青少年志愿服務展示活動暨成果匯報上,“小小志愿者”們帶領觀眾在大雄寶殿和大鐘樓,參觀曾侯乙編鐘仿制品和鎮館之寶永樂大鐘,并用編鐘演奏了《茉莉花》《萱草花》等曲目。未來,博物館將進一步加強與大、中、小學的合作,探索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實踐。
“谹谹講堂”是大鐘寺古鐘博物館的特色文化講座活動,“谹谹”取自明代蔣一葵《長安客話》中對永樂大鐘的描述:“聲聞數十里,其聲谹谹,時遠時近,有異他鐘”,希望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得更遠。“谹谹講堂”總第44期,今年第1期日前在藏經樓二樓開講。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歷史文博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劉婕圍繞“古鐘紋飾”這一主題,以古鐘紋飾的時代演變為線索,結合考古發現、古代文獻與豐富的圖像資料,帶領聽眾一同探尋古鐘紋飾背后的禮樂文明,感受視覺文化中蘊含的中國智慧。
“首屆北京博物館季”期間,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圍繞主題策劃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除此之外,大鐘寺古鐘博物館“300年的古寺 600年的大鐘”巡回展覽亮相北京地鐵12號線大鐘寺站,將展出至6月20日。展覽以圖片形式,選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覺生寺、博物館館藏精品古鐘文物展品以及鎮館之寶永樂大鐘為展覽對象,將古鐘與古建筑特色進行集中宣傳展示。
今年正值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對外開放40周年,“題鐘雅墨”書畫展在大鐘樓西配殿展出。展覽選取了館藏以記述和詠誦鐘鈴文化為特色的當代書畫作品28幅,向關心和支持該館事業發展的有識之士致敬。(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