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有媒體報道稱,某款藥物在五年內價格飆升接近六倍,一盒僅含12粒的藥品如今售價高達150元。這款藥原本定價親民,卻因資本涌入導致近四成消費者購買時需要猶豫再三。這是怎么回事呢?究竟是哪一種藥物引發了這樣的現象?
原材料成本“火箭式”攀升,藥企直呼承受不住
一顆用于緩解失眠的中藥膠囊,在短短五年間價格從20元漲到了150元,漲幅堪比一線城市房價。這不是一個虛構的金融泡沫故事,而是復方棗仁膠囊的真實經歷。這款曾經被失眠患者譽為“平民福音”的藥品,如今卻成了讓人望而卻步的奢侈品。
復方棗仁膠囊的關鍵成分——酸棗仁,近年來經歷了驚人的價格波動。2020年之前,酸棗仁的市場價長期穩定在每公斤200元左右。然而,自當年9月起,由于主產區黃河以北遭遇自然災害減產,其價格在半年內迅速攀升至300元/公斤。
真正的瘋狂發生在2021年。藥農提前采摘未成熟的果實(即所謂的“搶青”)逐漸成為主流,再加上疫情后養生熱潮的推動,酸棗仁的價格一路飆升至450元/公斤,野生資源面臨枯竭的風險。
到了2023年,資本開始大規模介入。一批嗅覺敏銳的炒家瞄準了酸棗仁的稀缺性,以每公斤900元的高價囤積貨物,導致市場流通量急劇減少,價格最終被推高至歷史最高點——1050元/公斤。
中國中藥協會專家劉紅衛坦言,三年時間漲了四倍,這哪里是藥材,分明是期貨!更令人遺憾的是,在高價刺激下,“搶青”現象愈演愈烈,未成熟的酸棗仁藥效大幅下降,但市場卻陷入了一種只認價格、不顧質量的瘋狂狀態。
另一味重要原料延胡索的表現同樣不容忽視。2020年時,延胡索的價格僅為40元/公斤,但由于種植面積縮減的影響,到2022年已飆升至150元/公斤,短短三年內翻了將近四倍。
盡管2024年這兩類原料的價格有所回落,酸棗仁降至500元/公斤,延胡索降至65元/公斤,但藥廠表示,由于此前囤積的高價原料尚未消耗完畢,即使現在降價,終端市場也難以立刻感受到變化。
作為復方棗仁膠囊的主要生產商,重慶希爾安藥業在原料成本壓力下,供貨價從2021年的40元/盒逐步上調至2025年的98元/盒。
公司工作人員透露,12粒裝的出廠價已經接近百元,零售端還需加價30%,利潤空間實際上已經被嚴重壓縮。而終端藥店則直言不諱地表示,人工和房租成本都在上漲,如果藥價不漲,就只能虧本經營。
資本涌入“炒藥材”,行業亂象頻現
中藥材原本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市場,但近年來卻成為了資本的新寵。自2021年起,大量游資涌入酸棗仁交易,加工戶以每公斤900元的成本瘋狂囤貨,直接導致市場流通量大幅減少。
更加荒謬的是,“搶青”行為讓本應在秋季成熟的酸棗仁被提前數月采摘,不僅產量驟降,藥效也大打折扣。一位藥商私下透露,那時候誰還在乎質量?只要能搶到貨轉手就能賺取雙倍利潤!
資本炒作徹底扭曲了生產環節。原本應該在秋季成熟的酸棗仁被藥農提前兩三個月采摘,只為趕上高價窗口期。這種短視行為使得未成熟的果實出仁率從25%降至15%,有效成分含量也顯著降低。
結果,酸棗仁市場陷入了質量越差、需求越依賴高價藥、資本越炒作的惡性循環。當復方棗仁膠囊出現斷貨時,藥店開始大力推廣替代品。
例如,靈芝安神沖劑32包售價300元、棗仁安神膠囊20粒售價120元,甚至進口褪黑素60片售價200元。不過,這些替代品的價格同樣逐年攀升。
深圳一家藥店的店長表示,安神類藥品的毛利率超過50%,店員推銷時還能獲得提成,自然會優先推薦價格更高的產品。然而,消費者很快發現,這些所謂的平替要么效果微弱,要么副作用明顯,最終還是不得不回歸原版高價藥。
近四成消費者“無奈接受高價”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中國失眠人群已經超過2億,其中38.2%的成年人每周至少經歷三次入睡困難。《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5)》還指出,某三甲醫院睡眠科門診量四年間增長了29%,其中近半數患者需要長期服用助眠藥物。
面對復方棗仁膠囊的價格飛漲,消費者的反應充滿了無奈。成都的梁先生算了一筆賬:12粒裝售價148元,按照每日兩粒計算,每月花費接近750元,相當于每天喝兩杯星巴克咖啡。
現實的問題在于,低價替代方案并不理想。褪黑素副作用較大,安神補腦液效果有限,而通過醫院渠道購買處方安眠藥又十分困難。因此,即便2024年部分藥店將售價提高至148元/盒,仍有消費者選擇咬牙囤貨。
不同銷售渠道之間的價格差異非常明顯。電商平臺上的異地快遞價低至66元/盒,但需等待三天;同城即時配送則標價150元,且部分藥店要求搭配購買維生素B族。更有甚者,某些地區的藥店暗中實行會員制,非會員售價128元,會員價99元,想省錢?先辦一張200元的年卡。
失眠群體呈現出明顯的代際差異。年輕人多因工作壓力和電子設備依賴而產生睡眠障礙,傾向于嘗試褪黑素、助眠App等新潮方式;而老年人更偏好傳統中成藥,但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更高。
社交媒體上,戒藥黨開始分享各種偏方,比如煮酸棗仁湯(雖然原料價格也在上漲)、睡前泡腳、聽白噪音等。然而,評論區最常見的回復仍然是:試遍所有方法后,最后還是得乖乖買藥。
五年時間漲價六倍,復方棗仁膠囊的傳奇旅程,反映了中藥材市場的脆弱性和資本的野蠻擴張。盡管原料價格有所回落,但終端市場仍然難以感受到變化,暴露出藥品定價機制的滯后性;而近四成消費者被迫接受高價,則揭示了醫療資源供需失衡的深層次問題。
當“睡個好覺”從基本需求變成經濟負擔時,或許我們應該反思:在追求利潤與保障民生之間,是否需要劃定一條更加清晰的底線?失眠可以通過藥物緩解,但市場的“失眠癥”,恐怕需要更為復雜的解決方案。
主要信源
從20元上漲到150元,治療失眠的復方酸棗仁膠囊5年漲了6倍——界面新聞2025-05-22中國失眠人群超1億人!這款治療失眠藥物,價格5年暴漲近6倍——每日經濟新聞2025-05-21售價5年暴漲約6倍,“瘋狂的復方棗仁膠囊”背后發生了什么?——每日經濟新聞2025-05-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