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國家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1956年開始軍隊士兵實行義務兵制。此后,軍隊軍官開始領取薪金,士兵領取津貼。
到了1965年,軍隊軍官改稱干部或指揮員,士兵改稱戰(zhàn)士或戰(zhàn)斗員。干部改為領取工資,戰(zhàn)士仍然領取津貼費。干部領取工資按照行政級別,戰(zhàn)士領取津貼費按照兵齡。新兵入伍當年是每月6元津貼費,然后按照軍隊要求,每年統(tǒng)一增加,不分軍兵種,不分地區(qū)類別(艱苦地區(qū)補貼除外),一律按照6元、7元、8元、10元、15元、20元、26元、32元、38元年年遞增。38元再往上的津貼費,就沒有聽說了。
雖然國家規(guī)定了義務兵可以逐年提高津貼費,但開頭幾年增加的數(shù)量非常緩慢,到第三年才每個月8元。當年陸軍服役期按規(guī)定是三年,可我們連隊兩年兵退伍的也不少。也就是說,他們才拿到每個月7元(退伍前可以拿兩個月的8元),就離開部隊退伍了。
我們連隊是無線電連,都是報務員。報務員要培訓半年,見習半年,兩年兵退伍非??上?。但又不可惜,因為兩年退伍的報務員,一般都是技術不好的,像一些報務員或“壞手”或“破手”(無線電臺行業(yè)術語,發(fā)報技能差強人意)。留下的,都是發(fā)報技能比較過硬的。有的老兵報務員可以超期服役許多年,最多的可以領到每個月26元的津貼費(七年兵)。至于每個月領32元津貼費(八年兵)的還有聽說,每個月領38元津貼費的,聞所未聞。
無線電臺報務員,屬于技術性非常強的通信兵,連隊都非常愿意保留技術好的老報務員。技術好的老兵多了,既能體現(xiàn)連隊整體技能水平的高低,又能帶出技術過硬的新報務員。
我當兵時,連隊里五年或六年的老報務員比比皆是,雖然他們沒有機會提拔干部,但他們發(fā)報的技能杠杠的,成為連隊的骨干力量和培訓新報務員集訓隊的班長教員。每當連隊月初司務長發(fā)津貼費,不少老兵都能領取到15元、20元、26元的津貼費。我們新兵非常羨慕,心里嘀咕著,什么時候我們也可以領那么多津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