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醬說:
太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在教育,實則在破壞關(guān)系;以為在講道理,卻讓孩子關(guān)上了心門。
全文3586字丨閱讀共需3分鐘
編輯丨人民醬
作者:可樂媽 來源:女兒派(ID: nverpai)
前兩天,刷到了一位博主@家衛(wèi)老師的視頻。
在視頻中,他提到了一個觀點,不要用對錯掩蓋真實的情感。
什么意思呢?
生活中,幾乎每個家長都遇到過孩子頂嘴的時候。
有的父母看到網(wǎng)上說,頂嘴的孩子是聰明的好孩子,于是,父母就開始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是不是控制欲太強了,是不是應(yīng)該允許孩子頂嘴。
在家衛(wèi)老師看來,這完全是錯的。
一方面是因為這些父母陷入了頂嘴對不對的陷阱,卻沒有意識到,頂嘴其實不存在對不對,頂嘴的本質(zhì)其實是一種傷感情的行為。
另一方面,很多父母不敢承認自己生氣、傷心,只是一味跟孩子講道理,反而引發(fā)了爭吵。
而家衛(wèi)老師自己,會采取另一種方式。
當兒子頂嘴時,他會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憤怒和受傷,會告訴兒子這樣做讓人感覺很冷漠,作為父子,大可以溫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是懟人。
這樣一來,既疏解了自己的情緒,也讓孩子意識到錯在哪里,以后也會更好地表達。
他的話不禁讓我想到了不久前,發(fā)生在我家的一幕:
有一天傍晚,我在廚房熬了兩小時南瓜粥。
熬好后,我又特意盛出吹涼,端給了兒子,并滿心期待他的反應(yīng)。
誰知他只嘗了一口就皺起眉頭,吐了出來:“太甜了!”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yīng)是脫口而出:“農(nóng)民伯伯多辛苦你知道嗎?浪費糧食是不對的!”
兒子也不甘示弱:“我不對?你把農(nóng)民伯伯辛苦種出來的糧食做得這么難吃,你才是真正的浪費!”
那一晚,我們吵得不可開交,最后,兩個人都被氣哭了。
直到看了家衛(wèi)老師的視頻,我才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說的是:“媽媽花了那么多心思,你這樣說我好難過。”
事實上,生活不是辯論賽,無需爭個輸贏;家庭也不是戰(zhàn)場,無需分個高下。
正如電影《囧媽》中的一句臺詞,在感情里面講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講道理。
遇到問題時,不用成人思維跟孩子掰扯是非對錯,道理置后,感情置頂,這才是父母最有水平的處理方式。
不爭對錯
即使吵贏了道理也會輸了感情
《情緒勒索》一書中,心理咨詢師周慕姿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周慕姿的表妹阿珂,正在上大學。
有一年放暑假,阿珂打電話告訴父母說,自己準備和朋友去英國旅游。
父親一聽,便生氣地說:“你有沒有聽過‘父母在,不遠游’,一放假就想著出去玩,絲毫沒有考慮過父母的感受,我怎么會養(yǎng)出你這種不孝的女兒。”
而阿珂也毫不示弱地說:“那你們有關(guān)心過我的感受嗎?你們知道這趟旅游,我計劃了多久嗎?”
就這樣,父女倆相互爭吵起來,都覺得是對方的不是。
最終,女兒還是氣鼓鼓地回了家,但卻整天待在房間里面生悶氣。
而父親也始終鐵青著臉,隔三差五地發(fā)脾氣。
本來好好的一個家,氣氛就這樣降到了冰點。
其實,生活中,特別是親子關(guān)系當中,很多事本就沒有道理可講。
非要爭個是非對錯的結(jié)果,就是傷了感情,壞了和氣,讓這個家陷入無休止的戰(zhàn)爭當中。
有個老藝術(shù)家,一直以來都對女兒要求很嚴格。
哪怕女兒已經(jīng)一路讀到了美國常春藤大學的博士,她依然覺得不滿意,總喜歡反駁、指責女兒。
有一回,她去美國看女兒時,兩人再一次因為一點小事爭論了起來。
女兒絕望地問:“我是不是永遠都沒有辦法讓你滿意?”
她冷漠地回復(fù):“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嗎?”
女兒聽罷,翻身從陽臺一躍而下,結(jié)果當場身亡。
實在是令人痛惜。
沒有哪個孩子生來就是完美的,特別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在一邊試錯,一邊長大。
如果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作為父母,自然要指出。
但如果只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非要爭個對錯,不僅會傷害感情,還會讓家里的每個人都身心俱疲。
不如試著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學會閉嘴,放過孩子,同時也守護了親子關(guān)系。
道理置后
別用指責和貶低來表達你的關(guān)心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項實驗:
他們利用大腦掃描儀搜集了人們在聽到不同詞句時,大腦活動產(chǎn)生的核磁共振圖像,并且分析他們腦內(nèi)的神經(jīng)變化。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聽到“你好笨”、“你真差勁”等指責時,大腦會釋放出大量的皮質(zhì)醇。
而皮質(zhì)醇,是人體在面臨壓力時分泌的一種激素。
這種激素會導致人的記憶力下降、抑郁、體重增加等一系列問題,還會損害人的邏輯推理、語言處理、情緒表達等能力,對健康危害極大。
我們總以為 “激將法” 能讓孩子進步,卻忘了語言的殺傷力比想象中更大。
看過這樣一則新聞:
一個中學生模樣的女孩坐在河邊的橋檐外,想跳河自殺。
好在消防員動作迅速,成功將女孩救回。
沒想到,面對剛剛脫離險境的女兒,父親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擁抱,而是當眾給了她狠狠一記耳光。
母親也開始指責她:“你到底想怎么著,不說清楚我今天就賴在這里!”
在父母的雙重夾攻之下,女孩再次崩潰了:“你看,你們每次都這樣逼我……”
孩子鬧自殺,最擔心的自然是父母。但這對父母表達自己焦急的方式,卻是冷冰冰的暴力和講不完的大道理。
結(jié)果,寒了女兒的心,還激化了矛盾。
當孩子犯了錯,搞砸了事情,本身就已經(jīng)很難過了,父母責備的話一出更是火上澆油。
遇到問題時,比起居高臨下的說,更需要的是“潤物無聲”的包容。
一萬句“你的錯”,也不如一句“沒事的”。
網(wǎng)友@林小羊大一入學沒多久,就丟了一部新手機。
那時的她,萬分忐忑,因為她來自貴州某個農(nóng)村,家里經(jīng)濟條件并不好。
所以,當她借同學的手機給媽媽打電話告訴她手機丟了時,事情還沒講完,就哭了起來。
可她的母親卻沒有批評她,而是安撫道:“人沒丟就行,手機丟了就再買一個。”
發(fā)生這件事以后,林小羊無論在外怎么奔波,一想到家,就有一股堅定的力量。
她說,家里未必能提供什么經(jīng)濟支持,卻提供了大部分家庭難以提供的精神力量。
一家人在一起過日子,難免會遇到挫折、磕碰,如果只知道一味指責、說教,只會讓整個家分崩離析。
但當我們把道理對錯朝后放一放,先心平氣和地想辦法解決當下的問題,就沒有什么過不去的坎。
同時,這樣的家庭氛圍,也會給孩子帶來源源不斷的能量和無限的生長空間。
感情置頂
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當大人當久了,我們難免習慣了用是非對錯去判斷一件事,張口閉口就是規(guī)則、道理,卻忽略了,與孩子相處,他們需要的是看見、共情,而不是評判、指點。
《商業(yè)周刊》創(chuàng)始人金惟純曾經(jīng)分享過一段自己的經(jīng)歷:
有陣子,他特別喜歡給小女兒講道理。
每次女兒犯錯,他都會喋喋不休地說個不停,可女兒要么左耳進右耳出,要么紅著眼睛跟他吵架。
一回,他看到女兒準備從桌子上往下跳,正準備開口教育孩子。
但轉(zhuǎn)念一想,自己小時候不也是如此活潑、調(diào)皮嗎?如果是那時的自己會希望得到怎樣的教育呢?
想到這里,他也站上了桌子,跳了下來,并假裝自己受了傷。
隨后,他又去冰箱拿了一個雞蛋放在桌子邊上,雞蛋從桌子上滾下來,“啪”一下掉在地上摔碎了,蛋液流了一地。
他問女兒:“雞蛋怎樣了?”
女兒說:“雞蛋碎了!”
他告訴女兒:“你跳下去也會像這個雞蛋一樣,會摔壞的。”
女兒聽到這里,立馬露出了害怕的表情,并告訴爸爸,自己再也不想跳了。
經(jīng)過這件事,金惟純才逐漸明白,原來,真正的溝通從來都不是講道理,而是從情感上給予對方共鳴。
在孩子眼里,道理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父母的態(tài)度。
正如心理學家武志紅所說:“看見,就是愛。”
熱播劇《小舍得》中,有這樣一幕讓我印象深刻。
當女兒歡歡因成績下滑情緒崩潰時,媽媽南儷并沒有講“學習多重要”的大道理,而是陪孩子吃甜品、看漫畫,等孩子情緒平復(fù)后才說:
“媽媽知道你已經(jīng)很努力了,我們慢慢來。”
正是這份接納,讓歡歡重新找回自信,成績也逐步提升。
感情置頂?shù)谋举|(zhì),是把“人”放在“事”之前。
在家庭中,沒有什么比被看見、被接納更能滋養(yǎng)一個孩子的心靈。你的每一分理解,都會在孩子那里得到超乎想象的美好回報。
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過:“兒童是成人之父。”
這句話不是指年齡,而是在提醒我們:孩子的情感世界,藏著最純粹的智慧。當我們總用成人的思維去評判、糾正、講道理時,或許早已偏離了教育的本質(zhì)。
家不是辯論賽的賽場,父母也不必做永遠正確的裁判。
放下對是非對錯的執(zhí)著,先看見孩子眼里的委屈、心里的不安,用擁抱代替指責,用傾聽代替說教。唯有讓感情先行,道理才能真正抵達孩子的內(nèi)心。
畢竟,我們窮盡一生想教會孩子的道理,遠不如讓他們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里,自己長出面對世界的勇氣與力量。
*來源:女兒派(ID: nverpai),關(guān)于養(yǎng)育女兒的干貨,這里都有;關(guān)于養(yǎng)育女兒的苦甜,這里都懂;愿她們一生純良,一生知禮,一世得體。
*注:本文圖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部分圖片來源于圖蟲創(chuàng)意),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也許你會喜歡
【社交】
【方法】
【真實】
【羨慕】
添加教育助理個人微信號( yanzhijiasuo )為好友,備注您孩子的年齡或自己的身份,我們將把您加入到相應(yīng)的群里。共享家庭教育資源福利。
歡迎關(guān)注人民家庭教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