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文化的長河中,家書承載著千年墨香,凝結著親情、家國與智慧。濟南高新區鳳凰路小學以“家書”為載體,讓這一文化瑰寶以嶄新姿態走進校園,成為連接家庭、學校與社會的精神橋梁。
為深化全環境立德樹人、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學校創新開設“家書課程”,讓傳統家書文化煥發時代活力,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溫暖生態。
紙短情長潤童心
課程從經典中汲取養分,讓文字浸潤成長。低年級學生通過《顏氏家訓》繪本與親子角色扮演,用稚嫩畫筆描繪“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信紙上歪歪扭扭的“謝謝您陪我長大”讓家長紅了眼眶;中年級課堂里,趙一曼烈士的絕筆信化作動畫,當“母親用實際行動作教育”的臺詞響起時,孩子們挺直脊背,眼神莊重;高年級圍繞《曾國藩家書》展開“慎獨”討論,學生們設計“修身計劃表”,將古訓轉化為每日自省行動。
家校共育見真章
家書之美,在于雙向流動的情感力量。學校創新“雙通道家書”機制:校長新年寄語嵌入校園文化密碼,班主任期末成長信成為學生的“心靈地圖”。家長通過“每周家書漂流”分享生活感悟,一位父親在信中坦言:“第一次當父親,也會犯錯,但與你共同成長是最幸福的事。”這份真誠讓孩子學會理解與包容。社區資源更讓課程鮮活起來——退休教師捐贈的泛黃家書成為教材,檔案館里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紙張訴說著家國故事;重陽節,孩子們將敬老家書送到社區老人手中,獨居張奶奶捧著信紙反復摩挲:“比孫子發的表情包舒服多了。”
以美潤心產共鳴
課程評價不以冰冷分數為支撐,改用成長印記:低年級“美德貼紙墻”記錄尊老愛幼瞬間,中年級“情緒溫度計”讓情感可視化,高年級“家風存折”積攢“主動認錯”“幫鄰居取快遞”等微光小事。畢業典禮上,四年級學生小宇朗讀父親在“十歲成長禮”寫的家書:“無論考多少分,你都是我們的驕傲。”臺下掌聲與抽泣交織,見證著家書溫潤心靈的力量。
如今家書課程已超越美育范疇,成為“教聯體”建設的生動樣本,讓傳統文化照進現實,使家校社協同從概念化為有溫度的信箋、真誠的對話與心靈共鳴。正如教育學家所言:“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而家書,正是那陣溫柔的風,讓搖動與推動有了最詩意的表達。未來,我們期待更多的鳳小人加入這場“筆墨傳情”的實踐,讓家書文化在教聯體育人教育中續寫立德樹人的雋永篇章。
聲明
本文來 源于濟南高新區鳳凰路小學。以 上圖 文,貴在分享,版權 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為作者觀點,并不代表本公 眾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本文編輯:鐵扇公主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布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
一經采用將獲得線索獎勵
點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