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T時報記者 潘少穎
編輯/ 潘少穎 孫妍
“我在平臺上抽中了包子兌換券,中午去社區食堂吃飯時就可以用了,還能查看食堂菜單”“社區的聲樂交流活動可以在線預約,不會錯過活動信息,或者專門去線下跑一趟報名”……5月10日,普陀區曹楊街道武寧黨群服務中心,不少家住曹楊新村的“銀發一族”聚集于此,現學現用剛剛在隨申辦市民云曹楊新村街道旗艦店上線的“美好生活掌中寶”。
2024年底,上海量子城市時空智能創新基地正式開啟,計劃落地28個應用場景,其中首批先導應用場景有6個。“美好生活掌中寶”曹楊場景(1.0 版)是首批先導應用場景之一,也是上海首發試點,簡而言之,只需要這一個入口,居民就能快速對接社區設施信息,查看長者食堂菜單、活動室課程表、預約社區活動等,為居民帶來便捷、智能的數字化體驗。
如果細數上海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熱詞,“量子城市”必然名列其中,這個看似深奧的概念背后,借鑒了量子理論中“量子化”與“量子糾纏”的核心概念,既能模擬各種可能性,其結果又能反哺實體世界,為城市提供有效的改進路徑。
量子城市應用場景落地后,社區的未來會是什么樣?
銀發族也會搶紅包、點外賣
“我在曹楊一村住了十幾年,家里的買汰燒都是我負責,掌中寶上發放的優惠券我蠻喜歡的,可以讓我們老人感受到線上的紅包福利,我經常會來社區食堂買早點,優惠券很實用。”將近70歲的戴阿姨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順利進入掌中寶,她第一個動作就是領取社區食堂優惠券,當天中午,她用剛剛領到的優惠券兌換了包子,“聽說天天會有優惠券,操作也不難,我每天都會去領”。
據《IT時報》記者了解,“掌中寶”曹楊場景聯動了社區商業資源,打造“社區福利樞紐站”,每日投放定量社區食堂滿減券、早餐暖心包子券等。“不僅是優惠券,現在還實現了社區點餐服務,居民可在‘掌中寶’上下單,社區食堂的外賣就可以送到家,像外賣平臺一樣,下雨天或者不便出門的居民,不用頭疼吃飯問題。”曹楊街道社區服務辦主任朱佳告訴《IT時報》記者。
進入曹楊新村街道旗艦店“美好生活掌中寶”專區中的“數字集市—社區食堂”,出現了轄區內3個社區食堂,地址、營業時間、電話等信息都呈現在頁面上,點擊某個社區食堂的“詳情—點餐”,就可以像點外賣一樣線上點餐,可以單點菜品也可以點套餐,滿足居民的不同需求。
此外,“掌中寶”還開放了寶寶屋、社區活動室等熱門設施的在線預約功能,實現“銀發一族”與“數字生活圈”的無縫融入。
“以前給孩子預約托育服務,要登錄專門的教育平臺;在社區食堂訂餐,又得打開外賣平臺,現在只需要對著地圖點選目標點位就能完成預約,太方便了。”得益于圖標可視化、語音自動識別等人性化設計,現場多位老年居民學會了活動室預約、社區食堂訂餐等掌上服務,實現“銀發族”與“數字生活圈”的無縫融入。
依托上海“量子城市”建設,基于市、區規劃資源管理部門與曹楊街道掌握的數據資源,“掌中寶”曹楊場景構建了覆蓋“宜居、宜業、宜游、宜養、宜學”的社區數字基座。目前已完成300多處社區設施時空信息掛載,接入長者食堂菜單、活動室課程表等多項社區動態數據,打造全場景服務矩陣。
在朱佳看來,“一站集成服務矩陣”是“掌中寶”的亮點之一,尤其是對老年居民而言,不需要尋找不同入口,大大降低了使用門檻,真切感受到智慧社區的便捷與關懷。
2.08平方公里全域建筑三維建模
從文娛活動報名到社區食堂訂餐、從民生訴求到公共事務票選,“掌中寶”6大板塊20項高頻服務覆蓋了社區居民的各類需求,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
《IT時報》記者在體驗中發現,“掌中寶”的掌上地圖除了有平面地圖,還有三維地圖,可以精確到某棟建筑中每個樓面的布局。
以武寧黨群服務中心為例,在數字地圖上可精準定位建筑內部社區食堂、社區藥房等功能板塊,實現空間“分層到間可觸”。同時,依托空間模型可實現服務直連“點擊即達”,例如選中“村史館空間”即可跳轉線上展覽頁面,選中寶寶屋可跳轉預約界面,居民還可通過三維地圖定位進行社區問題反饋。管理端后臺通過智能分析設施預約、留言數據,為完善設施布局提供數字依據,實現決策輔助“智能優化”。
“掌中寶”場景開發團隊上海談瀛數字科技中心的研發總監魏琨告訴《IT時報》記者,基于量子城市時空智能底座,“掌中寶”曹楊場景實現了曹楊2.08平方公里全域建筑三維建模,構建“立體可穿透、服務可交互”的數字地圖模式,打造時空聯動、虛實相生的特色“數字孿生圈”。
“掌中寶”是量子城市為應對老齡化社會需求所設計的產品,既有“掌上地圖”社區設施實時查詢、“數字集市”便民商業線上服務、“個性推送”消息個性化推送功能,也有“聽我一言”居民建議反饋、“有我一票”問卷調查和投票評選、“看我一眼”社區優秀項目展示和社區公告等功能。這些方便居民的舉措,反過來又向政府部門提供了有效的改進路徑。
“我平時喜歡參加社區活動,覺得活動在線預約功能很方便,也特別希望‘掌中寶’能上線一些和醫療相關的服務。”65歲的朱大爺從年輕時就住在曹楊三村,親身感受著這個“工人新村”的智慧蝶變,“老年人看病是常事,像在線掛號等功能不是每個老年人都會用,甚至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在線掛號,而且有時去醫院要等很長時間。希望‘掌中寶’提供在線掛號、醫院實時人流量查詢等功能,提升老年人的就醫體驗”。
據了解,收集到的功能優化建議將納入“掌中寶”二期迭代升級計劃,未來將持續完善場景功能建設。一方面基于居民需求反饋,進一步強化“社區議事廳”的作用,推動形成基于公眾參與的社區治理閉環;另一方面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能力、大數據智算等進行優化。例如數字社區地圖將在未來拓展新場景,“大平安地圖”也將實現功能升級。
老社區的智慧“試驗田”
曹楊新村,是建于1951年的新中國首批工人新村。目前,曹楊新村老齡化率高達46.5%,老舊住房占比80%,60歲以上滬籍老人達3.8萬,是妥妥的一個“老齡化社區”。
但老齡化社區并非技術創新的“洼地”,全市首批“15分鐘社區生活圈行動”試點、全市首個“一鍵叫車”“刷臉叫車”便民服務試點、全市首個“區級線上解紛平臺”、全區首個為老服務“一鍵通”項目試點……這些數字化試點都把曹楊新村作為“試驗田”。
曹楊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許春輝介紹,2023年,曹楊新村攜手上海市測繪院發布全市首張“15分鐘社區生活圈地圖”,探索將生活圈裝進老百姓的手機里,對衣食住行等社區服務進行可及性、便利度、精準度的數字化升級,讓社區設施在可用的基礎上實現好用的質變。
“需求倒逼技術適配”的良性互動,促使“掌中寶”不斷迭代升級,“‘掌中寶’1.0的功能主要針對老年居民,未來功能會越來越完善,也會適用于更多的居民。”朱佳告訴《IT時報》記者。
據《IT時報》記者了解,隨著曹楊首發試點場景的上線,全市試點工作拉開序幕,今年內各區的試點街道場景都將上線此類應用,惠及更多社區居民。
4月18日舉行的上海市數據發展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指出,要以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城市治理現代化,更大力度推動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要讓數字化、智能化真正成為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強勁助推器,應深深扎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場景,讓數據流動切實解決生活痛點,才能讓居民主動擁抱、深度參與智慧社區建設,實現技術創新與民生改善的雙向奔赴,更顯城市溫暖的“民生”底色。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IT時報 隨申辦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