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4點之后,市場出現了一波跳水,大家猜了半天,其實都沒有找到特別能夠對號入座的原因,以下的內容,只是隨口聊聊,給大家解個悶。
因為滬深300ETF下午成交量放大了一些,所以有人猜是國家隊做了一點止盈,但我覺得這屬于是無稽之談,當國家隊把“國家隊”和“類平準基金”的帽子扣在自己腦袋上之后,就證明這些資金已經屬于政治任務和國家意志了,而非公司的經營行為,短期盈虧肯定不是對其考核的重點,所以存量的部分,大概率是一份都不會賣的。
仔細看下午資金走向的話,下面兩張圖,一張是滬深300ETF的,14點之后有一波賣盤(只有華泰柏瑞的多一點,其他三只千億級別的滬深300ETF,全天成交都不到10億);另一張是南向資金的,也是14點左右,開始出現拐點,資金開始轉為賣出。
所以,部分機構的集中賣出動作,導致股市跳水的可能性最大。
之前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截止上周五,百億私募的倉位連續兩周上漲,且時隔五周后,再次突破80%大關,同時,60%以上的私募目前處于滿倉水平,也就是說,部分私募目前處于倉位極高的水平,所以,我個人猜測,不排除是個別規模比較大的量化私募等,觸發了降倉的信號,整體降了一點倉位——上面說了,這只是一種猜測,不保真。
從消息來看,大家關注比較多的,是“G7國家已開始討論對低價值的中國產品征收關稅,旨在遏制中國產品供應過剩問題”的新聞,有人會說,這新聞是加拿大時間5月20日,也就是我們這邊5月21日的,為啥5月23日才在市場里開始反應?
其實這種事,在目前的A股也很常見——消息在市場發生作用,不在于消息實際發生的時間點,而在于主流媒體報道的時間點(比如上面這個消息,我特意用百度的時間篩選功能看了一下,真正在中文媒體上出現,是昨天的盤后,所以今天開盤,港口板塊就下跌了,好幾個票跌停),以及量化的機器什么時候抓取到這些報道。
比如,另外一個例子,今天漲停的賽力斯。
賽力斯漲停的原因,是因為據說其人型機器人的Demo6月16日面世,預計2025能夠年產2500-3000臺,26年上半年量產6000臺。
其實,這個新聞,5月20日,就有賣方在傳了,但直到今天才反應,為什么?因為消息傳出后,整整三天,沒有主流媒體寫這塊,而直到今天上午,才開始有媒體報道關于人形機器人擴圈,華為布局具身智能的新聞,把賽力斯給帶上了,然后又帶出了5月20日的這條消息,量化的機器開始抓取,資金涌入,不斷炒高,然后媒體再開始蹭熱點,不斷挖,相關新聞進一步發酵。
但實際上,今年量產3000臺,明年量產6000臺,有腦子的人,都能看出來,完全是放衛星,純扯淡,但市場炒作起來就是這么不講道理,硬生生把賽力斯炒成了今天A股成交量最大的票(當然,汽車主機廠,作為未來機器人的核心板塊,這個邏輯沒問題)。
所以,綜上來看,目前市場處于小微盤估值過高,市場缺乏核心主線,概念炒作依然主導市場資金的階段,就好像一個彈簧一樣,已經被壓縮到比較極致的位置了,所以,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這些資金也是墻頭草,跑得也比誰都快,市場的雙向波動率都會加大,從跟投的角度出發,我們也盼著能有個進一步的調整,能更舒服的加點倉。
多聊幾句市場的熱點哈,存款資金何時進入股市、日本最大壽險公司在債市巨虧250億美刀。
1、權益,存款利率下行后,資金何時進入股市?有個重磅規定。
關于這個問題,我昨天在《》里有聊,簡單來說,是兩條思路。
其一,存款利率下行后,資金逐步流入股市,是確定性的事情,無非節奏問題;
其二,影響節奏快慢的因素有兩個,一是中小行存款何時納入存款自律機制,開始同步加速下調,二是固收理財的業績基準,何時能真正反映債市的收益率情況,開始普調。
所以,整個過程,猜測可能需要1-1.5年,然后會有更明晰的效果。
之所以說,資金進入股市的節奏快慢,和理財有關,在于,自從2005年銀行理財推出后,整個中國的利率體系,在居民資產端,其實是雙軌制——政策利率,比如存款掛牌利率是一條線,理財的業績基準是另外一條線,而由于理財的業績基準長期較高,導致中國居民端的無風險利率,其實一直處于偏高的水平。
資管新規,使得理財逐步凈值化,其實要解決的就是這個雙軌制的問題。
但是,由于過去2年的債券大牛市,理財目前33萬億的規模,絕大多數都是固收類產品,其面臨左右為難的局面——按照市場的實際利率定純債產品的業績基準,規模可能就得往下刷刷地掉;而如果基準下調偏慢,資產端又是巨大的問題。
所以,我自己估計,理財子公司,雖然表面風光,規模蹭蹭的漲,但實際上,各家都是比較頭疼的,尤其是在含權產品布局方面。
不過,今晚總局出了一個重磅的規定,下圖,但是財聯社抓新聞的,標題抓錯了,這條新聞的核心是,理財未來設定業績基準的時候,必須要有明確的測算依據等,也就是說,不能瞎設一個虛高的業績基準,去“框錢”了——理論上,這會縮小理財和存款的吸引力差距,減緩存款流向理財。
我個人的觀點是——長期做難而正確的事,市場最終總會獎勵你的,那些用心培育含權和多資產產品體系的理財子公司,未來2-3年,會真正的和其他同業拉開差距。
最近固收+產品表現都不錯,昨晚有小伙伴也在評論區提到,之前買了招銀的固收+產品,業績還不錯,其實今年絕大多數的固收+產品,體驗應該都還可以,我正好朋友圈看到他們推出了一套固收+產品的書簽,還挺好看,找他們要了10套,周末,我會在微博做個抽獎,大家可以關注下。
2、債券,今天被隔壁挽救了。
今天因為50年國債需求不佳,導致上午長端和超長端利率債其實都在上行調整。
結果,下午股市跳水后,硬生生把債券拉紅了......
我覺得財爸應該是比較悔的,如果股市是昨天下午跳水的話,說不定今天發行情況就會好一點,這回一共發了500億的50年國債,要是利率能低個2bp,50年下來,也能省下5億的利息,不得了。
債市這邊還有一個消息,是日本那邊,最近日本長期國債收益率不是一直上行么,日本那邊最大的保險公司,生命保險,因為持倉的債券組合里,主要是30年,目前組合的賬面浮虧,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50億美刀。
我覺得,這又是央媽可以寫在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專欄里的內容——《從日本最大壽險公司的巨額浮虧,看長周期維度的利率風險不可測性》。
3、跟投建議。
今天,表韭純純的債,主理人上午發車了,不過,本來以為是抄個小底,結果下午被A股救回來了,就這樣吧。
就聊這么多。
求贊、在看。
大家周末愉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