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人生如之如初見》再次把我們帶回了風起云涌的晚清時代,也讓我們再次認識到了末代王爺醇親王載灃。這樣一個皇家貴胄出身的末代王爺歷經晚清、民國與新中國三個時代,可以說是飽經歷史滄桑,在他的身上除了曾經是清朝最后幾年的攝政王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身份就是他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親生父親。這樣一位清朝末期的重要人物又為什么會在1950年賣掉了自己家的醇親王府換成了九十萬斤小米呢?
末代王爺
載灃身上的標簽有很多,看起來好像非常久遠了,但是實際上也就是一百來年的事情。
載灃的輩分和同治皇帝、光緒皇帝是同輩,而他和光緒皇帝都是醇親王奕譞的親生兒子。只不過二人是同父不同母,但是兄弟二人的感情還是不錯的,載灃一直到最后都為自己哥哥的命運而惋惜。由于自己的哥哥被選中入宮成為了同治皇帝的繼承者而當了皇帝,那么作為弟弟的載灃后來也就順理成章的繼承了醇親王的爵位。
沒有人是一開始就充滿失望的,即使是后來郁郁不振的載灃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是充滿斗志的青年,他也希望自己可以跟大哥一起推動晚清復興,但是他們的理想終究是太過理想,他們既低估了外國列強對中國的貪婪,也低估了西宮為首的頑固,更低估了奕劻和袁世凱等人投機本事。
光緒皇帝繼位之后,作為皇帝親弟弟的載灃也成為朝廷中一顆新星受到重用。載灃等奉命前往德國等地考察學習,在德國的時候德國皇帝曾經要求載灃行跪拜禮,但是作為晚清貴族的載灃堅決不同意,最終和德國協商為行鞠躬禮。這一消息傳回中國,朝廷眾人紛紛稱贊載灃不屈不撓識大體。
載灃的人生巔峰應該是在1911年之前的三年,由于自己的哥哥光緒皇帝去世而也沒有子嗣,于是也就從載灃這里挑中了其子溥儀作為光緒的繼承者。溥儀繼位成為了宣統皇帝,作為皇帝生父的載灃也成為了朝廷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成為了清政府中的最后一位攝政王。不過載灃在攝政王任上跟自己的前任恭親王奕訢一樣,前期雄心壯志后期郁郁沉淪,只是載灃的花期比奕訢還要短。
賣掉王府
載灃在一開始還想做一些事情,但是他很快就發現即使自己成為了攝政王,自己也無力扭轉殘局了。
1911年武昌起義的槍聲傳到了北京,朝廷一下子沸騰起來,而此時國外列強紛紛表示如今的清政府中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只有袁世凱。于是袁世凱和奕劻等人向載灃施加壓力,而載灃根本指揮不動部隊,最終只能辭掉攝政王的職務回了家中抱孩子。
這一年風起云涌,袁世凱偷天換日一躍成為最耀眼的人物,而載灃已經開始了作為尋常人的生活。張勛復辟重新擁立溥儀讓他抬了抬眼皮,但是隨之馮玉祥進入北京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而徹底死心。不過在溥儀去東北的時候載灃并沒有跟著一起同行,他并不認為與日軍合作是一條可行的道路,不過在溥儀去往東北之后載灃家庭的花銷支出是由溥儀方面負擔的。
隨著抗日戰爭勝利,越來越多的人盯上了載灃家的醇親王府,而載灃為了保住宅子在1947年將其改成了一座私立學校運營。如此一來的載灃反而變得頗感興趣,把自己之前收藏的物品拿出來充當教具。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隨之新中國正式成立。此時載灃則在思考這樣一座龐大的宅院該怎么處理,在自己手里只會逐漸破敗。想來想去載灃還是最終決定將房子賣給新中國充當學校,而當局面對載灃的舉動也相當認可,給了他九十萬斤小米的價錢。
曾經門前車馬喧鬧的醇親王府搖身一變成為了學校也暗示著載灃的命運從皇族貴胄最終蛻變成一個普通人的滄桑經歷,歷盡千帆終是苦,平淡從容才是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