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互聯網上非常活躍的著名書法家楊再春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評價了二田書法和丑書,針對這兩種當今社會非常熱議的書法話題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在評價中楊再春先生語氣平緩,遣詞酌句頗為謹慎,不過也很明確的表達出了自己的觀點。
當做主持人問:“最近一些年,社會上對田蘊章和田英章,主要是田英章的書法有很多爭議,這個情況您了解嗎?”
楊再春先生顯然沒有回避這種爭議話題,而是非常坦然的回應道:“我知道,我聽到、看到了很多,田英章老師和田蘊章老師都是我的好朋友,他們的字論寫的好壞來講,寫的相當規矩,相當有功力,這是應該肯定的。”
楊再春先生接著說:“練他的字也沒什么(問題),他是歐體演變過來的,成了田體。”
楊再春先生接著說:“為什么成了田體呢?歐體里頭有很多的是比較古貌的字,就是結字很古貌而且用筆很蒼老這樣。他把歐體寫美化了,標準化和美化,如果要出一個田字的楷書字庫是很合適的了。”
楊再春先生進而談到了在書法教學中針對田楷的看法:“那么在教學過程當中,如果單一的就強調只能寫田英章,我不大同意,應該是從歐體開始練習,借鑒田英章和田蘊章的字是可以的。”
楊再春先生的這番評價非常中肯,既肯定了二田書法的功力,也表達了反對學習田楷的態度,反映出他這個年紀書法家普遍的學書理念。
書法學習自古就崇尚取法乎上,不提倡學習今人,但是對于今人書法并不排斥,而是要在學習古人的基礎上充分借鑒、汲取今人書法當中優秀的東西,至于這樣才能夠做到尊古迎新,讓書法與時俱進。
對于當今書壇的“丑書”現象,楊再春先生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說:“網上播了很多連喊帶叫,然后是(用)很大的筆在那拖,不一樣在寫,我是怎么看呢。”
“一個人他在想抒發自己的一種心情的時候,或者他想、他認為傳統書法對他束縛的時間太久了,他想跳出這個圍城,想抒發自己一種書寫的快樂,不妨他可以做,我并不反對他們做這些東西。”
“但是他要是作為一個中國古典的一個文化藝術的傳承,他不是在傳承,他是在探索,這種探索是個人的行為,我們不去干預他,他愛怎么玩多大都沒有關系,但是他不是代表主流的。”
從楊再春先生對二田書法和“丑書”的評價可以看出,楊再春先生作為中書協的創始人,作為現代中國書法教育的先驅者,楊再春先生始終保持著對書法和社會的密切關注和深入思考。
他的這番評價反映出楊再春先生極高的文化修養和極具包容的藝術素養,他熱愛傳統書法,但是也不排斥創新書風,并且對當今書壇前衛創新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
藝術就是要充分包容,唯有包容才能夠讓藝術繁榮壯大,多元化是藝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書法想要發展壯大,必然需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創新。
無論是手寫印刷體還是吼書、射書,盡管已經觸及人們對書法認知的邊界,但是都是書法大花園里一抹獨特的色彩,都豐富了書法風格,都引發了人們的思考和研究,都是在推動書法的長遠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