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自強模范走上演講臺,講述他們在不同領域拼搏奮斗的故事(引題)
因為自強,他們閃閃發(fā)光(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趙歡
“從1996年背起藥箱,我騎壞了16輛自行車,騎行超過12萬公里。”全國自強模范、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新圩鎮(zhèn)新圩村衛(wèi)生所鄉(xiāng)村醫(yī)生陳桂平站在演講臺上,聲音鏗鏘。
陳桂平是一名獨臂村醫(yī),新圩村的鄉(xiāng)間小路上,總有他單手騎車的身影。從“你一只手怎么打針”的質疑,到成為村里孤寡老人公認的“兒子”,這條路,他走了29年。
日前,第七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事跡首場報告會在京舉行,包括陳桂平在內的8名全國自強模范和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代表走上演講臺,講述了他們在不同領域拼搏奮斗、無私奉獻的故事,展現了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折射出社會文明進步的溫暖底色。
“推”出一個世界冠軍
“我總會問大家一個問題,王俊推拿中心的王俊,到底俊不俊?”演講臺上,全國自強模范、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qū)王俊推拿中心技術總監(jiān)王俊拋出這樣一個問題。“俊!”現場齊聲回答。“我知道這個‘俊’,不僅指我的名字,也指我的推拿技術更好更優(yōu)。干我們這行,手上的老繭才是‘真顏值’。”王俊堅定地說。
7歲那年,因視神經萎縮致盲,王俊被迫輟學。后來,他來到濟寧市盲校,和推拿結緣。“別人練1個小時,我就練兩三個小時甚至更多,經常把雙手磨出血泡。”王俊告訴記者。
很多人想象不到,后來的日子里,憑借推拿,王俊竟“推”出了一個世界冠軍,還推動了千余名盲人朋友上崗就業(yè)。
從盲校畢業(yè)后,王俊輾轉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一邊打工,一邊學藝。2003年,他在江蘇宜興創(chuàng)辦了當地較早的盲人推拿按摩店,憑借高超的推拿按摩技藝,從只有3名盲人推拿師、40平方米的一家小店,發(fā)展到6家直營分店。后來,王俊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回到濟寧創(chuàng)辦推拿中心,并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2023年,我代表中國參加了第十屆國際殘疾人職業(yè)技能競賽,獲得了按摩項目的金牌!”王俊說。記者了解到,這是我國在世界頂級殘疾人職業(yè)技能競賽中取得的首枚按摩項目金牌。
雖看不見光,但王俊努力成為照亮他人的光。自開店以來,王俊累計安置千余名盲人朋友上崗就業(yè),“我們免費開辦盲人按摩培訓班,培訓出500余名盲人按摩師,他們月收入能達到4000元至1萬元,就業(yè)率達100%。”王俊自豪地說,盲人雖是“摸黑過日子”,但雙手里也藏著生存之道。
和其他人一樣上大學
“十年來,從一名特殊教育的學生成長為融合教育的受益者,我見證了國家政策對殘疾人的托舉,也親歷了社會對殘疾人認知的溫暖升級。”全國自強模范、武漢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黃鶯動情地說。
兩歲時的一場高燒,讓黃鶯永遠失去了光明。6歲起,她開始了在盲校的寄宿式學習。“那時,視障學生只能參加單考單招,可選專業(yè)只有針灸推拿和音樂表演。”黃鶯告訴記者,她心里最渴望的,仍是上大學,是“和其他人一樣上大學”。
2014年,一則消息讓黃鶯想都不敢想的大學夢,突然變得觸手可及。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有盲人參加考試時,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試卷、電子試卷或者由專門的工作人員予以協(xié)助”,這讓當時的黃鶯很是激動,“我有機會讀大學了!”
“盲文只表音不表意,這讓文言文更加晦澀難懂;看不見圖形,我就靠想象解析立體幾何……”努力克服一個個困難后,黃鶯最終成為寧夏首位參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學生,以高出當地理科一本線85分的成績,被武漢理工大學錄取。
“很幸運,求學路上,我遇到了無數為我‘劈山開路’的人。”黃鶯告訴記者,每學期開學前,輔導員會提前將紙質教材掃描成電子版,再通過讀屏軟件讓她學習;考試時,學校會專門為她準備電子試卷,允許其用電腦作答并延長考試時間……
暖心的細節(jié)背后,離不開政策的支撐和持續(xù)發(fā)力。2017年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首次明確提出“積極推進融合教育”,要求普通學校為殘疾學生提供合理便利。黃鶯的學校武漢理工大學正是全國融合教育試點高校之一,而黃鶯就是這場改革的親歷者和受益者。
“除了看不見,我什么都能做。看不見,是人生中的困難;什么都能做,是我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宣言。”黃鶯的聲音落下,現場掌聲雷動。
用職業(yè)技能突破人生“天花板”
39年前,在浙江嘉興平湖的一個小村莊,陳良杰剛滿1歲,就被確診為先天性聽力殘疾。如今,他已達成殘疾人計算機技能大賽的“全滿貫”成就。“永遠不要給自己設限。”全國自強模范、浙江省平湖市景興包裝材料有限公司副主任陳良杰打著手語告訴記者,他的座右銘,就是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
2006年,考入浙江金融職業(yè)學院的陳良杰選擇了計算機專業(yè)。“學計算機可以少說話多做事,成績全憑一雙手。”陳良杰告訴記者,在校期間,他每天都在機房埋頭苦練操作技能,特別是文字錄入。日復一日的練習過后,他在同學間有了新名字:“指尖飛人”。
畢業(yè)后,陳良杰進入平湖市景興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擔任制圖員。“面對全新的制圖工作,我只有一個念頭:來了就得珍惜,掌握好崗位技能。”于是,陳良杰白天向師傅請教,晚上抱著設計軟件反復練習,常常一抬頭已是凌晨。
后來,在公司組織的計算機技能大賽中,陳良杰獲得職業(yè)生涯“首金”,他也由此與技能大賽結緣,開始用職業(yè)技能突破人生的“天花板”。嘉興賽區(qū)、浙江賽區(qū),再到全國賽,他都以近乎完美的表現奪得金牌。2023年,在第十屆國際殘疾人職業(yè)技能競賽中,陳良杰僅用1小時40分鐘就完成3萬多個法語文字的快速拼寫,并完美復刻雜志排版,斬獲文本處理項目世界冠軍。
“我們公司有120余名殘疾人員工,其中30多位是聽障員工。”陳良杰向記者介紹,2024年,他的工作室被評為“陳良杰技能大師工作室”,并培養(yǎng)出數十名取得中高級技能證書的殘疾員工。“殘疾人不再是只能干流水線上簡單重復的工作,我們可以通過職業(yè)教育,認真鉆研技術,成為專業(yè)領域內的能工巧匠。”陳良杰說。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