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朝鮮“崔賢級”二號艦舉行下水儀式,結果卻捅了個大簍子,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近距離目睹了這一切。
朝鮮沒有藏著掖著,而是自己將這丟臉的一幕公開。朝鮮很清楚,在西方衛星盯梢下,任何掩飾都無所遁形,還不如自己將這個膿包擠破。同時也可將此次事變辦成典型案例。5月22日,清津造船廠廠長作為主要責任人被當場拘捕。作為此次事件的第一責任人,他自然罪有應得。
根據金正恩的命令,戰船必須趕在六月全會前修好,很多朋友都為這個命令捏了一把汗。5000噸的戰艦以幾乎側翻的方式傾覆,龍骨很可能因擠壓受損,船底可能有破洞導致海水大量涌入,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修好的。即使將戰船扶正,也不是一個簡簡單單就能做到的事。
但是經過一天一夜的調查,朝鮮調查組卻帶來一個可喜的消息——戰船有望在半個月內修好。如果事實真的如此,恐怕很多相關責任人能保住自己的腦袋。
5月22日,朝鮮調查組行動迅猛,由檢察機關和船舶專家組成。調查組連夜展開水下和艦內檢查。潛水員在淺海中摸索艦底,工人鉆進艦體狹窄的艙室,燈光晃動間,事故真相逐漸浮現。
初期報道推測船底必然有破洞、艦體可能發生扭曲,調查卻推翻了這些猜測:艦底完好無損,積水僅從船尾救生通道流入,右舷外殼被滑臺剮蹭受損。
專家評估,抽出浸水海水、扶正艦體需2-3天,修復右舷需10余天,總計約半個月即可恢復下水條件。這意味著,金正恩“一個月修復”的命令,理論上完全可行。
調查組的結論讓外界松了一口氣。艦體“輕傷”給了朝鮮喘息的機會。
“崔賢”級二號艦的“起死回生”,讓朝鮮軍工丟掉的面子還有轉圜的余地。艦底無破洞,水線以下結構完整,積水未波及動力艙或導彈艙。
由此推斷,驅逐艦的修復流程會很清晰:抽出海水恢復浮力,用吊機扶正艦體,修補右舷外殼,半個月后即可繼續舾裝,安裝雷達和武器系統。
清津造船廠的修復條件尚可。廠內有小型起重設備和焊接工具,足以應對外殼修補。專家估計,修復成本僅為新艦的十分之一,遠低于5億美元的建造費用。
當然,這只是朝中社自己的說法。值得一提的是,朝中社只提及了“外傷”,對于“內傷”卻只字不提,不知是該戰艦內部真的沒什么損傷,還是刻意將此事掩蓋了過去。
從常識來推斷,一艘5000噸級的鋼鐵巨獸傾覆,內部在重壓之下很難保持完整。表面或許完整,內部很可能一片狼藉。
根據筆者推測,這艘戰艦的修復完全沒有朝鮮人說得那么簡單。
首先是龍骨,——戰艦的承重脊梁,是否因側翻沖擊變形?其次是動力艙,發動機基座、74個垂發單元的電路,是否因進水受損?再就是內部隔板或管道,可能因重擊而產生裂痕。
清津造船廠或許有能力修復表面,讓戰船看得過去。但治療內傷,外界并不看好。但如果沒有修復好內部問題,那么這艘承載朝鮮人的夢想的戰艦就會變成一個樣子貨,其戰略威懾力將大大下降。更何況,金正恩只給了清津造船廠25天的時間,這便更讓人生疑,戰船真的能修復如初嗎?
不過好在這一次,朝鮮并沒有報喜不報憂,也沒有藏著掖著,而是將此事暴露在陽光之下,無懼于美國、韓國以及日本的鄙視和嘲笑。
這次事件,說明朝鮮的管理有巨大的漏洞。清津造船廠為追趕戰艦進度,僅用300多天就造好了戰艦。中國工業能力遠在朝鮮之上,但我軍052D驅逐艦從建造到下水的時間,也花了700多天。
朝鮮人求大求快,最終讓自己閃著了腰,他們原本就沒有制造大型軍艦的經驗。就如調查組所指出的,工人操作不熟、指揮失誤,根源在于培訓不足和流程疏漏。
朝鮮軍工在導彈和高超音速技術上屢有突破,但在艦艇建造上仍顯稚嫩,朝鮮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希望這次事件能給朝鮮軍工帶來轉機,如果修復成功,這個壞事就能變成好事,可以證明朝鮮軍工“知錯能改”的能力。
就在朝鮮驅逐艦出事之時,韓國發現傳來的消息或許能讓朝鮮人松一口氣。4月份時,特朗普突然暗示要撤出駐韓美軍。到了5月份,駐韓美軍撤軍的速度陡然加快,特朗普計劃抽調4500名士兵去往關島,用以應對中國的威脅。這樣一來,駐韓美軍人數便下降到不到20000惹你,這意味著朝鮮所面臨的軍事壓力將大大減少,這或許是不幸中的萬幸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