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機車網,每晚9點17分
JC君和你一起聊摩托
雅馬哈近幾年一直在探索摩托車渦輪增壓的潛力,2020年雅馬哈就低調公布了一臺三缸 847cc 渦輪摩托車原型的細節,該原型采用了全新發動機,安裝在改裝的 MT-10 車架中,用于驗證盡量減少遲滯并降低排放的渦輪方案。
該渦輪原型機雖與 MT-09 排量、缸數相同,卻是全新設計:功率 180馬力,扭矩176牛米,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30%,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大幅削減。
渦輪增壓在汽車上很常見,但對摩托車來說,渦輪有額外的難題:
- 空間
- 遲滯
——即便汽車可以借助電子油門與管理系統幾乎消除油門-動力延遲,但輕量、高轉速的摩托車會讓遲滯更明顯。
雅馬哈的新專利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采用電子渦輪E-Turbo。E-Turbo 與傳統廢氣渦輪工作方式相同——利用廢氣壓力驅動渦輪,再帶動壓氣機向進氣充壓——但額外加入電機,在廢氣壓力不足時能提前加速渦輪,在任何轉速或油門開度都提供增壓,因而無遲滯。
早在 2015 年,鈴木就把 E-Turbo 視為潛在解決方案。鈴木的 776 cc 并列雙缸(現用于 GSX-8S、GSX-8R、V-Strom 800)最初就被設定為渦輪機,同樣提交過大量專利,但復雜度與體積讓項目未能量產,最終依然是自然吸氣的形式。
雅馬哈現以更簡潔方案重審此思路:雖然使用 E-Turbo,卻不打算采用大電池或混動系統,而是讓驅動渦輪的電機直接連接曲軸帶動的發電機。專利指出,如需短暫儲能可用電容替代電池,更關鍵的是發電機與 E-Turbo 將接入高電壓電氣系統。
具體電壓未說明,但汽車E-Turbo 常用48V 而非12V。為提高效率,雅馬哈專利主要聚焦于縮短發電機、控制單元與 E-Turbo 之間高壓線路長度。
雖然增壓量產摩托曾多次“雷聲大雨點小”,但川崎機械增壓H2系列已上市十年,本田即將推出配備電子渦輪的V3R也將再度點燃希望。雅馬哈顯然仍相信,只要解決遲滯,渦輪在摩托車上大有可為。
參考汽車發動機的演化,以奔馳C63為例:最早是6.2L V8自吸發動機;后來加上渦輪、縮小排量變成了4.0L V8雙渦輪;前兩年干脆變成了2.0T混動,雖然馬力一直在提高,但還是讓大家唏噓不已。
那么摩托車會不會重演汽車加渦輪、減排量、最后變混動的歷史呢?對此你怎么看?
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