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的時候,你會在意發動機是“自然吸氣”,還是“渦輪增壓”嗎?
很多人并不在乎,甚至根本不懂這倆有啥區別。
銷售說得輕描淡寫:“差不多啦,其實工作原理不同,沒啥好糾結的。”
但事實上,并非如此!
很多人吃了虧以后就會知道:“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不是一回事,區別太大!
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兩者的區別在哪?
普通家庭到底選“渦輪增壓”好,還是“自然吸氣”強呢?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件事情。
聊到這個問題,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的,還是覺得它們只是“工作方式”不同。
就像插混和增程,都是“可油可電”,其實沒有本質區別。
但現實,并沒這么簡單。
以渦輪增壓為例,它其實是給發動機,“外掛”了一個小型空氣壓縮機。
這個壓縮機,會利用“排氣管里”本來就要被扔掉的廢氣,來推動渦輪葉片。
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帶動另一側的葉片,瘋狂吸入新鮮空氣,硬然后硬生生往發動機里“灌”。
換句話說,“渦輪增壓”就是強行提高發動機的“肺活量”——
讓氣缸一次吸進更多空氣,噴入更多燃油,從而瞬間爆發出更強的動力。
所以你開渦輪車踩下油門時,總會感覺動力突然就“蹦”了出來,有種被人推著往前跑的感覺。
這就是渦輪發動機,最明顯的“爽感”!
相比之下,“自然吸氣”聽起來,就沒這么帶感了。
沒有外掛渦輪,沒有額外設備,更沒有狂暴的動力突襲…
它的原理很簡單——
就是發動機的活塞向下運動,氣缸內都會產生一個短暫的真空狀態,也就是形成一個負壓。
這時候,外界的空氣就在大氣壓力作用下,順理成章地“流”進氣缸內。
這個過程,既沒有額外的壓力推動,也沒有刻意強迫的動作,一切都自然順暢,像人正常呼吸時的狀態:
“發動機”不會突然被嗆到,也不會感到空氣不夠用,每一次呼吸都是平順、穩定、可預測的。
正因為如此,自然吸氣的發動機表現更加線性和均勻。
你踩下多少油門,它就忠實地輸出多少動力,幾乎沒有任何延遲,也沒有突兀的爆發。
看到這里,你可能還是會覺得:“不就是發動機進氣方式不同嘛,哪有什么很大的差異?”
一開始,我也是這么想的——
甚至覺得汽車廠商,搞這些技術只是為了營銷,搞一些噱頭來賣車而已。
但真正開過、用過之后,才發現自己當初太天真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你開一臺渦輪增壓的車,堵在城市的高架橋上緩慢挪動——
每次抬腳踩油門,總會感覺動力有點延遲,似乎車在跟你較勁,不好控制;
但一旦渦輪介入,又會突然加速,搞得車上的家人直喊頭暈。
反過來,如果你開一輛自然吸氣的車,這種困擾幾乎就不存在。
堵車的時候,你的每一腳油門,都像是車子精準地回應了你的心思:
不多也不少,不突兀也不拖沓,車里的人感覺平穩、舒服——
甚至可能都意識不到,你頻繁踩了多少次油門。
區別還不僅僅體現在“堵車的舒適度上”。
長期來看,渦輪增壓為了追求動力,復雜的結構,帶來了更高的維修成本和故障風險;
而自然吸氣因為結構簡單,往往更耐用、更省心——用個五年十年下來,花錢修車的概率要小不少。
所以,總的來看:
如果你追求的是踩油門就竄、超車不拖泥帶水——
喜歡那種一腳下去、立刻響應的爽感,渦輪增壓的確是你的菜。
但如果你更在意每次出門都穩定省心,堵車不別扭、跟車不突兀;
或者你希望這臺車,開5年都不用動大修——那“”自然吸氣”,可能才是更適合你的選項。
它們都沒錯,錯的是——有時候,你壓根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
真正讓人吃虧的,從來不是技術的落后,而是你當初聽信銷售那句“都差不多”的一念之間。
選車這事,不怕選貴,最怕的是選錯。
而“發動機”,就是你最容易忽視、但最容易后悔的那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