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發展,方便區域管理,我國曾陸續撤銷了八個省,那么,你知道是哪八個省嗎?如今這些省所轄地區又都由誰管理呢?
一、 察哈爾省
察哈爾省位于華北地區,察哈爾本是蒙古部落名稱,清朝時期被稱之為察哈爾都統轄區,清末隨著沙俄對蒙古地區的滲透,外蒙古于1911年在其影響下宣布獨立,為了穩固邊疆,民國在1913年設置察哈爾特別區,后1928年改制為察哈爾省,當時轄區面積約為20.75萬平方公里,人口大約215萬。察哈爾省成立后,成為拱衛北京的重要屏障。不過由于這里長期地廣人稀,經濟基礎薄弱,且行政維護成本比較高,于是在新中國成立后,察哈爾省于1952年被撤銷,其轄區被并入了河北、山西、內蒙古,存在近40年的察哈爾省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后,仍是蒙漢交流的重要前沿,撤銷后有助于華北地區一體化進程。
二、 平原省
平原省地處華北平原,被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江蘇、安徽六省環繞,新中國成立后所設立,但面積非常小,只有50000平方公里。由于當時華北地區的冀魯豫、太行、太岳等地區受戰爭影響資源比較分散,缺乏統一協調性,于是我國成立平原省,對這一地區進行整合,其省會設立在新鄉市,主要承擔著區域治理的職能,以此減輕中央的管理壓力,屬于建國初期的一個過渡性安排,后隨著華北地區的行政體系逐漸完善,黃河的治理工作也基本完成,平原省在1952年被撤銷,轄區則劃分給了河南和山東。
三、 遼東省
遼東省位于我國東北,轄區包括如今的遼寧省東部和吉林南部地區,面積14.8萬平方公里,省會是安東市,也就是如今的丹東。
由于抗日戰爭時期,東北地區被日本殖民后,成立偽滿洲國,劃分成了19個省,導致這一地區的管理格局呈碎片化,后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了徹底抹除日偽對這里的影響,建立適應新時代發展的治理體系,于是東北地區的行政區劃進行系統性重構,遼東省便是建國初期東北治理的關鍵一環,后隨著東北地區趨于穩定,為了更合理的整合東北資源,調整工業布局,于是遼東省在1954年被撤銷,與遼西一同并入了遼寧省,而遼東剩下的通化、遼源等地區則劃給了吉林。
四、 遼西省
遼西省的存在性質與遼東類似,同樣是1949年為方便管理東北而成立的省份,當時的省會在錦州,省域面積大約10萬平方公里,存在5年后撤銷并入遼寧。
五、 松江省
松江省同樣是當時在東北地區設立的省份,地處今黑龍江省南部,抗戰勝利后,民國在1946年對東北行政區劃進行調整,于是將原來的濱江省改為松江省,轄區面積85273平方公里,省會是哈爾濱。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小省制”的政策落地,松江省經過一系列區劃調整保留下來。朝鮮戰爭時期,松江省曾一度成為后期戰略樞紐,成為東北邊防補給的重要支撐,后隨著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國民經濟也逐漸恢復,考慮到松江省與當時的黑龍江省地理相近、經濟互補,于是在1954年合并為如今的黑龍江省,省會為哈爾濱。
六、 綏遠省
綏遠省原是我國塞北四省之一,其余三個省是察哈爾省、熱河省以及寧夏省。清朝時期綏遠本屬于綏遠城將軍轄區。該地區處于內蒙古南部,是連接華北與蒙古高原的重要樞紐,有著拱衛京畿的西北屏障作用,民國初期,為了應對蒙古地區的復雜局勢,加強邊疆防御和管理,于是在1914年設立綏遠特別區,后在1928年改為綏遠省。
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為了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融合內蒙古東西聚居區,綏遠省在1954年被撤銷,并入了內蒙古自治區。
七、 西康省
西康省是民國最早成立的省份之一,轄區包括如今的川西、西藏東部等藏族主要聚居地,也就是康巴藏區。抗戰時期,西康曾是連接西南和西北的重要樞紐,承擔著我國大后方國防樞紐的任務。加上民國時期由于四川地區面積過于遼闊,給行政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難,分設西康省,更有助于四川專注核心區發展,西康也憑借其地理優勢,成為整治邊境的戰略要地。
新中國成立后,西康逐漸成為漢藏交融的過渡紐帶,為了更方便區域協同發展,1955年我國撤銷西康省制,以金沙江為界,以東劃入四川,以西則并入了西藏。
八、 熱河省
熱河省是原關外東四省之一,民國在1914年成立熱河特別區,后1928年改制為省。主要也是為了應對蒙古地區的復雜局勢。新中國成立后,外蒙古的獨立已成定局,為了加強內蒙古的完整性,熱河省在1955年被撤銷,轄區劃入了內蒙古、河北、遼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