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中社報道稱,新建的5000噸級驅逐艦下水儀式期間發生“重大事故”。當時朝領導人正在現場觀摩,目睹了事故全過程,可以說是相當尷尬了。他提出嚴厲指責,稱這是“因疏忽和不負責任,不尊重科學的經驗主義而產生的無法容忍的重大事故和犯罪行為”,下令嚴查事故原因。
這次下水事故具體是怎么回事呢?這家船廠下水方式是側滑入水,因為以前造的都是小船,小船用側方位下水問題不大,最多翻了它會自己回正。然后一下升到5000噸級,還用同樣的經驗,然后問題就來了,因操作不當,底盤移動平行度不足,受力不均勻,船尾下水滑板先脫離擱淺,導致船體失衡,船首部分卡在船臺上未完成下水,導致一半下水一半擱淺。這種下水方式還是比較冒險的,說白了還是船廠硬件跟不上才選側滑下水,有干船塢誰選側滑入水?
不過朝方也很快公布最新調查結果和情況,和最初發表的內容有點出入,驅逐艦沒有船底破洞,船體右舷被刮削,通過船尾部分的救生通道流入一定量的海水。抽出浸水隔室的海水,從船臺脫離船首部分以修復艦船平衡性需要2至3天,修復舷側需要10多天時間。看起來不是特別嚴重,該艦完成度也不高,舾裝前沒有燃油、壓載水、武器等上艦,估計在3000噸左右,在周邊布置浮筒,配合拖船調整姿態扶正應該問題不大。目前司法機關已經決定先拘留并調查對事故負有責任的一批人,清津造船廠廠長洪吉浩也被傳喚至司法機關。
這次事故其實就是沒有經驗,從管理到技術到操作人員都沒經歷過,導致應對不足。經濟損失和事故都是其次的,失敗并不可怕。最重要的還是給所有部門蔓延的缺乏警惕、不負責任和不科學的經驗主義態度敲響警鐘。還暴露出冒進式造艦的弊端,首艦“崔賢號”從開工到下水僅用了400天,二號艦間隔27天就強行下水,遠超常規造船周期,重速度輕安全。在設計上,5000噸排水量卻塞74個垂發,遠超中美同類艦艇配置標準,導致重心過高的問題,在這次下水事故中體現出來了。
近些年朝鮮在洲際導彈、衛星等軍事領域快速發展,確實也是更有自信了。這“東西海雙艦”建設計劃,承載了朝鮮海軍強國的夢想,但這次事故敲響了警鐘,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