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這次算是捅了大簍子!當地時間5月21日,朝鮮官方媒體突然曝出猛料:正在清津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的5000噸級驅逐艦發生嚴重事故,船體失衡導致部分區段破孔,船首還卡在船臺上沒下來。最要命的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全程目睹了這一幕,當場就把臉拉成了長白山,直接定性這是“不尊重科學的犯罪行為”,還放話下個月要在勞動黨中央全會上立案調查。按照朝鮮的老規矩,估計又有一批官員要去煤礦“體驗生活”了。
這事乍一聽挺玄乎,畢竟朝鮮剛在4月25日成功下水了首艘5000噸級驅逐艦“崔賢”號,當時還搞了三天就試射導彈的大新聞。結果不到一個月,第二艘同級艦就在清津造船廠栽了跟頭。關鍵是這兩艘船的下水方式完全不一樣:首艦“崔賢”號是在南浦船廠用干船塢注水的穩妥辦法,穩穩當當浮起來;而這次出事的二號艦卻選了側傾滑板平推入水的高難度操作,結果直接玩脫了。
要說這側滑下水的方式,聽起來挺酷炫,實際上風險極高。就像你把一塊大木板從斜坡上推下去,得保證前后左右受力均勻,不然就會像蹺蹺板一樣翹起來。朝鮮這次就是吃了這個虧——船尾都已經滑進水里了,船頭還死死卡在岸上,整個船體像被掰彎的筷子一樣扭曲變形。更慘的是,船底在摩擦過程中被撕開大口子,海水倒灌進去,電子設備全泡了湯。要知道,朝鮮搞這些精密元器件比登天還難,難怪金將軍能氣到腦門冒煙。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次事故根本不是什么技術問題,而是典型的“人禍”。朝鮮之前最大的驅逐艦才1600噸的“羅津”級,突然搞5000噸的大家伙,就像讓三輪車司機開重型卡車,不出事才怪。更要命的是,清津造船廠多少年沒接過這種大單了,設備老舊不說,工人連側滑下水的基本操作都不熟練,就敢在領導人眼皮子底下硬著頭皮上。這哪是造船啊,分明是在鋼絲上跳霹靂舞!
有人可能會問,朝鮮為啥放著好好的干船塢不用,非要選這種高難度的下水方式?說白了,就是面子工程害死人。南浦船廠用干船塢注水雖然穩妥,但場面不夠震撼;清津造船廠為了在領導人面前露臉,硬是選了側滑入水這種“視覺效果拉滿”的方式,結果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更諷刺的是,出事的清津造船廠平時就只會造小漁船和挖泥船,突然接到造驅逐艦的任務,就像讓大排檔廚師去米其林餐廳掌勺,不翻車才不正常。
不過話說回來,朝鮮這次倒是挺爺們兒,沒像以前那樣藏著掖著。事故發生不到24小時,朝中社就發了通稿,把責任全攬下來,還破天荒地公布了部分細節。這要是擱以前,估計早就被包裝成“美帝陰謀破壞”了。看來朝鮮也學聰明了,知道在衛星眼皮子底下瞞不住,干脆主動坦白,還能賺個“勇于擔責”的好名聲。
現在最棘手的問題不是抓人,而是怎么把這艘半沉的驅逐艦修好。按照朝鮮官方的說法,船體只是部分破損,修復后還能接著用。但明眼人都知道,這種級別的事故,就算勉強打撈上來,龍骨可能已經變形,內部設備也得全部更換。更麻煩的是,朝鮮根本沒有修復5000噸級軍艦的經驗,弄不好就得請俄羅斯專家來擦屁股。可俄羅斯自己的造船業都半死不活的,能幫上多大忙還得打個問號。
這事背后折射出朝鮮軍工體系的深層問題。從去年開始,金正恩就要求“大干快上”擴軍備戰,下面的人怕挨批,只能硬著頭皮接任務。清津造船廠這種小廟突然要供大佛,設備、技術、人才都跟不上,不出事才怪。說白了,朝鮮就是太急了,想一口吃成胖子,結果被噎得直翻白眼。
對于朝鮮來說,這次事故既是災難也是機會。如果能痛定思痛,好好整頓造船體系,以后或許還能造出像樣的軍艦;要是繼續搞“大躍進”那一套,估計以后還得栽更大的跟頭。至于那些被追責的官員,只能說他們趕上了朝鮮軍工冒進的“風口”,成了權力游戲的犧牲品。不過話又說回來,在朝鮮這種體制下,出了事總得有人背鍋,不然金將軍的面子往哪兒擱呢?
總之,這次驅逐艦事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朝鮮軍工的野心與無奈。想要真正強大起來,光靠口號和狠勁可不夠,還得老實實把技術基礎打牢。不然的話,就算造出再大的軍艦,也不過是紙糊的老虎,一戳就破。而那些被發配去挖煤的官員,或許正是這場荒誕劇里最無辜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