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時倒計時!特朗普逼哈佛交出留學生名單,校長帶頭進行反抗
兵說
今年4月,特朗普那句“禁止哈佛繼續招國際生”,大家都以為是玩笑話,沒想到一語成讖,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成為了現實。
美東時間22日,特朗普對哈佛校長下了死命令,要其在72小時內,交出過去5年外國學生非法活動的記錄名單,如若不從,哈佛將永遠不得招收國際生。站在風暴中心的哈佛校長挺起了文人的腰桿,罕見發出強硬公開信,直斥這是對學術自由的粗暴干涉,是對大學精神的侮辱。
“外國學生非法活動記錄”,這其實是個話語陷阱。什么叫非法?總的來看,特朗普認為哈佛大學犯了3條紅線。第一,支持極端主義哈馬斯,反對美國政府內外政策;第二,在巴以沖突期間大肆反猶。第三也是他想重點說的一點是,哈佛大學過分親中。
關于第一點,特朗普的原話是這么說的,哈佛這些年“縱容哈馬斯支持者”,在美國本土傳播極端思想。還記得去年10月巴以沖突爆發后,哈佛30多個學生組織發表聯名聲明,譴責以色列“種族滅絕”,共和黨議員趁機授其以“反美”“支持恐怖主義”的話柄。
第二點“反猶”。在最近一輪巴以沖突爆發期間,不只是哈佛,哥倫比亞大學、賓大、耶魯等名校也頻頻爆出抗議事件,出現了“猶太學生不敢上課”“校內被貼星星標簽”等惡性事件。特朗普抓住這個點,反復強調哈佛“失控”、“偏激”、“毒化下一代價值觀”,甚至造謠稱哈佛正在培養“反猶的激進青年”。
但是真的如他所說這般嗎?恐怕背后全是政治算計。眾所周知,哈佛是民主黨大本營。從奧巴馬到肯尼迪,從克林頓到現任副總統哈里斯,哪一個不是哈佛法學院、肯尼迪學院的背景?不僅教授、學生偏自由派,連校董會、資金支持者都很多是民主黨重量級人物。“哈佛為民主黨派輸送人才”已經成為美國政壇心照不宣的事實了。
所以說,反猶不過是個“借口”,特朗普真正的矛頭,是沖著哈佛“親民主黨”的政治立場來的。
第三點,也是特朗普最想說的,哈佛過于親中。他的理由是,兩天前,一批共和黨議員發聯名信給他,指責哈佛過去幾年接待并培訓了與中國軍方背景有關的訪問學者,還與“中國國防七子”中的幾所大學有聯合研究項目,甚至拿了美國政府的科研資助,為中國做研究,這簡直就是“用美國的錢養中國的科研體系”。因此,開頭我說的特朗普要的名單,更多的其實是涉及中國的名單。
這么一搞,特朗普順勢拋出“外國學生非法活動”的說法,實際上就是想把“挺哈馬斯、反猶、親中”三個標簽,全都扣在哈佛頭上,達到一箭三雕的目的。
這第一雕,打擊“親巴”陣營。借著哈馬斯、加沙這些敏感議題,清洗掉美國高校中那些支持巴勒斯坦、批評以色列政策的聲音為自己拔高猶太人的喜愛度支持度。
第二雕,制造“反猶危機”。營造出“美國下一代價值觀被毒化”的輿論氛圍,強化“只有我特朗普才能守住美國”的人設,穩固共和黨保守派選民的票倉和支持率。
第三雕,拿中國開刀。借“親中”之名繼續抹黑中美教育交流,把中國留學生塑造成“潛在威脅”,一邊搞科技脫鉤,一邊迎合反華情緒,撈足政治資本。
而這背后,還有一個更深的戰略背景——中美關稅戰的“90天談判窗口”正在快速關閉。90天窗口期一過,如若沒有達成進一步協議,中美就要恢復之前的高額稅率。
于是,這90天窗口期,就成了中美之間一個暗中較勁的博弈階段。美方想逼中國讓步,但又不想打到自己,怎么辦?
答案就是“打邊角球”。不動貿易協議,先敲打高校科研,干擾中國對美合作渠道,順便向選民證明“我特朗普才敢硬懟中國”。說白了,哈佛只是籌碼,真正要拿捏的,是中國的科研成果和留學生通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