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港口的事還沒告一段落呢,李嘉誠又攤上事了,這回怕是真要晚節不保了。
5月21日,香港廉政公署搞了一次代號“戰鼓”的執法行動。
最讓人關注的是,這次行動里,李嘉誠旗下的公司被查出在某個項目里涉嫌偷工減料、違法操作等行為。
“戰鼓”行動曝光了長實集團在觀塘安達臣道項目上的系統性腐敗問題。
這個項目本來是香港政府為了緩解住房壓力推出的民生工程,長實集團在2020年以49.5億港元拿下了標,承諾要建2926套住宅。
其中有1000套還要以市場價的八折出售,看起來挺惠民的。
但調查一挖,問題可不小。鋼筋配置上不僅偷工減料,還出現了“稀疏、數量少、鋼筋細、甚至直接沒有”的情況。
甚至鋼筋間距比標準擴大了30%,連橫梁的承重結構都缺失了,搞得房子安全隱患特別嚴重。這么大的工程,竟然玩這種貓膩,真是讓人氣憤。
更夸張的是,這些問題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分包商為了省錢、撈更多的錢,涉嫌給工程監督人員送禮打點,讓他們對質量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廉政公署的調查還揭開了一個驚人的真相:出問題的可不止一棟樓,而是整個項目的六棟樓全都出了問題。
這本來是個好項目,香港政府想給年輕人提供買得起的房子,由長實負責建造。項目名氣挺大,承諾也很吸引人,價格實惠,口碑一度還挺不錯。
可誰能想到卻出現了這種丑聞,問題一曝光,廉政公署馬上出手,動作干脆利落。據說是有人內部舉報,牽扯到行賄和篡改施工數據這些大問題。
接下來一連串人被帶走調查,整個項目風聲鶴唳。港府緊急發聲,工程被叫停,媒體也圍得水泄不通,整個節奏堪比TVB的懸疑劇。
有意思的是,長實集團的前工程總監在調查中突然反水,直接爆料高層也參與了數據造假的內幕。
這樣一來,事情就不再是簡單的施工失誤了,而是升級成了整個系統性監管的失職問題。
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長實集團的董事會主席李澤鉅選擇以視頻方式參會。
但整場會議他基本就是照著稿子念,反復提“財務穩健”“社會責任”這些話,卻始終沒正面回應公眾關心的問題,比如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長實又打算如何來挽回公眾信任?
回頭看看這幾年的情況,李氏家族似乎掉進了一個“信譽下滑”的怪圈。
三個月前剛被爆出通過離岸信托避稅上千億,去年賣掉巴拿馬運河港口還被罵“賣國”,現在連國內的民生項目都被曝光存在質量問題。
以前那個“商界超人”的形象,在不少人心里,已經慢慢變成了“精致的自私鬼”。
其實,李嘉誠家族能有今天的成就,一方面當然是靠李嘉誠本人超強的商業頭腦,但背后也少不了當年中國內地給的一系列優惠政策!
最開始,李嘉誠家族靠著英國政府的扶持起家,后來又借助中國改革開放的機會,享受了不少內地的政策紅利。
可以說,李嘉誠家族的財富故事,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跟世界深度合作的一個縮影,他們的每一步資本操作,都離不開那個時代帶來的機遇。
可今年3月時卻傳出他要將自己名下的港口都賣給美國,其中包括位于巴拿馬運河的兩個戰略級港口。
這兩個港口一旦到了美國手上,那將對我國的航運業產生極大的威脅。
香港政府在聽說李嘉誠打算賣掉港口后,還提醒他別太天真,也別犯糊涂;《大公報》也連續發文警告李嘉誠,別以為抱上美國的大腿就能有好日子過。
但李嘉誠卻是一意孤行,非但不聽勸,反而加快推進了交易流程,直到有關部門介入,才沒讓這筆交易成功。
曾經,李嘉誠作為香港首富,是大家眼中的勵志榜樣和慈善代表,看起來像個意氣風發的民族企業家。
但現在,年老的他因為長和港口等幾次決策失誤,被不少人貼上了“背離民族大義”的標簽。如果他再不及時回頭,恐怕真的會弄得晚節不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