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式婚典遇見數字建模的沉浸江湖,當抗倭古堡的斑駁城墻邂逅現代雕塑的藝術光芒,龍灣區永中街道正以創新筆觸書寫傳統與現代的時空交響。這座承載千年永嘉場文化的古鎮,通過"一堡一街一園兩館"的文旅矩陣,讓歷史在數字重生中鮮活,讓鄉愁在業態煥新中延續,構筑起"詩與遠方"的當代注解。
永中街道(圖片來源 龍灣發布)
休閑度假游
“山明水秀”助力鄉村振興
5月20日,一場“寺前緣·時代禮”為主題的中式明制集體婚禮在寺前街舉行,游客們驚嘆于這里有著歷史記憶,也有著全新的時尚文化。老街新生后保留著原有八禧文化,以冠婚之禧為重點軸心,打造街史館、八禧館;同時,也引進文創超級市場等新業態,利用數字建模、VR設備重現明末清初的寺前街街景。
集體婚禮(圖片來源 溫州民政)
以瀑為弦奏響田園牧歌,借云作墨勾勒山水文章。位于街道鄭宅村的美人瀑,200畝生態綜合體串聯美人瀑酒店與東籬下農莊,形成"朝觀飛瀑夜賞星"的度假閉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游玩。
美人瀑酒店(圖片來源 文旅龍灣)
天柱寺
“在這里走走逛逛,讓人放松的同時,還能了解很多文化。”游客小林來自溫州鹿城,他沒想到在這么近的地方,還有這樣好的地方。在東籬下生態休閑農莊,篝火燒烤、研學團建、園藝盆栽等各式玩法都能體驗。從這里一路沿山向前便來到天柱寺風景區,感受“峰奇、石怪、瀑飛、水碧、廟古”,晉代古剎天柱寺、北宋米芾“第一山”摩崖石刻、宋代石板橋“上岸橋”等歷史遺跡讓人驚嘆。值得一提的是,這條全長1.65公里的上山公路,為村民創收致富、當地農文旅的發展突破瓶頸。
東籬下生態休閑農莊(圖片來源 文旅龍灣)
此外,永中街道堅持以文興業、以旅惠民帶動鄉村振興,在鄭宅村還建設永強“八盤八”民俗特色體驗基地、白水民俗博物館等文化項目,館藏具有當地代表性的民俗物品500多件。
深度體驗游
“尋史溯源”展現本土文化
古堡石墻,河街水巷。休閑游讓人放松,深度體驗則是一場心靈的對話,永昌堡、張璁紀念館、和合文化園等文化設施總會讓人更多思考啟迪。
"永昌堡是浙江省現存規模最大的民居古城堡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明嘉靖年間英橋王氏為抵御倭寇而建。"永昌堡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永昌堡作為省內唯一現存的由民間自發興建的抗倭城堡,集抗倭、城堡、耕讀、科舉、宗族、民居等文化于一體。近年來,永昌堡博物館重新陳列布展,通過出版發行《永昌堡志》,打造英橋王氏家訓家風館,以聲、光、影結合的表現形式將1.2萬字的《王氏族約》家風家訓全面展現。這里有著41處國保點以及豐富的歷史文物,為增加豐富文化體驗,還引進浙江老字號“鄭家園麥麥酒”、謙亨文化藝術館等項目。
永昌堡(圖片來源 文旅龍灣)
永昌堡(圖片來源 文旅龍灣)
千年永嘉場,人文璀璨。縱觀歷史長河,張璁像一顆燦爛明珠,鑲嵌在甌越大地上熠熠生輝。5月17日,張璁與明代改革學術研討會暨張璁誕辰550周年座談會順利舉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西北師范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3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張璁故里,圍繞張璁及其改革展開深入研討。張璁紀念館記錄著“明代改革第一臣”張璁風云變幻的一生,以藝術造影、互動投影等數字化手段講述其鼎新革故、匡時救世的故事,其“講仁愛、重民本、嚴禁貪、倡革新、尚和合”的精神,讓世人感嘆。“尚和合,促共生。”和合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國先人的處世哲學、人生智慧和價值追求。溫州和合文化園內建有7棟古建筑,古色古香、綠草如茵,是游客感受歲月流轉文化沉淀的好去處。這里以和合文化學習和傳播為主導,講述了龍灣千年文脈、地域民俗致用和合。
張璁紀念館(圖片來源 文旅龍灣)
現代藝術游
“獨具匠心”呈現視聽盛宴
藝術創造美,旅行發現美。永中街道的“藝術+旅游”為文旅消費注入了新活力,日益成為拉動文旅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奧體中心 圖片來源 文旅龍灣)
(奧體中心 圖片來源 文旅龍灣)
“溫州的歌迷真的好棒!熱情到我連耳麥聲都聽不清了。”不久前,知名歌手鄧紫棋在溫州奧體中心連開兩場演唱會,每場3.6萬名的觀眾的熱情聲浪,讓歌手鄧紫棋連連稱贊。今年以來,永中街道充分發揮文化賦能、旅游帶動作用,深化“文旅+百業”,全面升級“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隨著龍灣推出一批大型音樂節、演唱會,形成文旅消費新風尚的契機,永中通過商圈和特色市集形成“奧體-萬達-羅東”文旅消費集聚區,發揮“跟著演出去旅行”的撬動作用。高新文化廣場還以精彩劇目演出、脫口秀演出等方式,用優質服務持續擦亮“浙南時尚演藝中心”金名片。
萬佳市集(圖片來源 文旅龍灣)
如果說“聲光電”讓“流量”成為“留量”,那么黃石山雕塑公園的雕塑作品不再是靜態的展示,而是成為了一種互動的藝術體驗。該公園依山傍水而建,有著原始地質風貌與自然生態景觀,隨著一件件大型名家雕塑“落戶”,成為展現雕塑姿態、體現城市品格的藝術空間。此外,轄區內的鐘書閣、志通藝術館等項目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精湛的工藝記錄城市記憶,訴說著溫州故事。
黃石山公園(圖片來源 溫州文旅資訊)
從奧體中心的聲浪澎湃到黃石山的靜默雕塑,從千年甌塑的指尖傳承到數字藝術的先鋒實驗。龍灣區永中街道用"硬核內容+柔性運營"的組合拳,破解了"網紅易紅難長紅"的文旅魔咒。當非遺不再是玻璃柜里的展品,當地質奇觀變身藝術載體,這座甌江畔的活力街區,正為傳統與現代的共生提供溫州解法。(通訊員朱俊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