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從陽化”,有了陽,沒有陰,就容易上火
“化”就是轉化,比如柴(陰)遇到火(陽),就能轉變成能量(熱量),可以煮飯、炒菜,取暖。人吃下去的飯菜(陰)經過脾陽(陽)的轉化,形成了氣血(能量)的來源,供我們日常生活。
女士保養得好,血正常,但就是四肢冰冷,曬太陽后,四肢慢慢變溫暖了,太陽就是陽,把身體里的氣血輸送到四肢末端,這就是陽化的作用。
用四逆湯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湯里的干姜、附子,就像太陽一樣。體內有血,得到干姜、附子的推動,把氣血推到四肢末端,干姜、附子就陽化的作用。
但陰虛火旺的人,如果曬太陽就會口干,煩燥,上火,這就是陰不足,陽氣轉化不了,那怎么辦呢?不懂的人會去喝冰飲,一時爽。懂得的人會去喝烏梅湯(上次分享過了:烏梅、山楂、陳皮、甘草、冰糖)斂陰生津,這就是補陰。
如果血虛,四肢冰冷呢,用四逆湯反而手腳更涼,上火,這也是陰不足,陽氣無源轉化。怎么辦呢,加一些滋陰的藥。
比如心陽虛,想到用桂枝(陽),但心陰不足,那么加上炙甘草、麥冬、阿膠、地黃。這就是炙甘草湯,又叫中藥的“心臟起搏器”,用于心陰陽兩虛,心慌心悸、脈結促。
脾陽虛,想到用干姜(陽),又咽中干,脾胃津液不足,那么加上甘草,就是甘草干姜湯,再加上人參、白術健脾益氣,就是理中湯
腎陽虛,想到用肉桂、附子、巴戟天去溫腎陽,轉化陽氣,但如果腎陰不足,附子太熱,就容易煩熱,所以要加熟地、麥冬,比如陽虛虛火上炎的引火湯,腎氣芄等。
為什么說這個,因為現在純陽虛的人也少,因為手機傷眼,熬夜傷陰,又喜歡吃香喝辣的,所以陽虛,陰不足的復雜情況就特別多。
以上說到中藥,請在中醫師指導下用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