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和接下來的很多篇,我們都在使用一個統計術語:分位值。
總有人喜歡用上層人、中產階級、底層人等帶有明顯階級色彩的詞語,來自嘲或描述他人。
你以為在大城市CBD中心區上班的,就是上層人?他們更多時候要吃20一碗的豬腳飯。那他們的老板呢,算不算上層人?
在屁透屁比較火熱的時候,這個得問《刑法》。
在統計中,官方用收入最高的20%、收入最低的20%等指標,來描述底層人、中產或上層人等。
我們之前也分享過基于消費或住戶調查的五等分收入數據,這組涵蓋多個國家的數據顯示,收入最高的20%家庭,大約占有社會45%左右的財富,而收入最低的20%家庭,所占比例在7%左右。
不管是跟多年前的數據對比,還是跟其他國家對比,這一標準并沒有大的差別。雖達不到二八定理的夸張程度,但富人之所以叫富人,是因為占有更多的社會財富。
在我國人社部門展開的薪酬數據中,采用了分位值的統計方法,將收入劃分為10%、25%、50%、75%和90%分位值。
分位值并不能像平均值一樣,估算得出所占財富的比重。不過分位值也能從某個側面,展示財富的分配情況。
以《成都市2023年人力資源市場工資價位及人工成本信息》報告里的185個職業小類(你可以理解為工種)為例,我們觀察不同職業的10%分位值、50%分位值及90%分位值的分布情況。
某種程度上講,這三個數字,分別表示了底層人、中產階段和上層人。
如同幸福的標準幾乎都是一樣的,底層人的收入,差異非常小:在成都這樣的大城市里,一年能拿6萬,那還得多出一把力。
中產階段的情況稍好一些,也分出了高低:一年賺上七八萬,是大部分中產的現實情況,稍好一些的少數人,能實現月薪過萬的小目標。
到了高層,區別就大了:同為本職業90%分位值收入,成都185個工種,從5萬到20多萬不等。
在本職業的90%分位值上,有44種職業一年賺不到10萬塊,同時也有19種職業,一年收入在20萬以上。
從這組數據的分布看,富人之間的差異,遠比窮人要大,大約是富沒有上限,而窮有下限。
這組數據還揭示出:你選擇哪種職業,更能影響自己的未來,與努力或不努力關系并不大。
中華文明用一句簡約的俗語來描述這種現象: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這組數據表明了,職業選擇對收入影響還是很大的。
在生活中,你可以很輕松地找到很多類似的案例,比如同在流水線上打螺絲,哪怕你做到比90%的人好,收入水平大概率也不會比一個企業的董事長高。
其實,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目標,叫大同世界,是以減少這種差距為終極目的之一。從現實看,這個差距正有逐年擴大的趨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