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倒計時12天
作者:上海市黃浦區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張琦
一身白衣,一份事業,一生守護。在這春意盎然的五月,我們迎來了第114個“5.12”國際護士節。作為一名社區護士,參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來,我深刻感受到這一模式不僅改變了居民的健康管理方式,也使我們護士的角色悄然發生改變……
我們從診室的方寸之間走向千家萬戶的煙火氣,帶著“移動護理站”走進社區、企業、學校,用腳步丈量著城市的溫度。
從基本醫療到健康管理:專業能力的拓展
體重管理年,為積極弘揚南丁格爾精神,進一步展現社區護理工作者的風采,全面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有效搭建醫患深度溝通的橋梁。5月12日,國際護士節當日,中心護理部舉辦“護理科普集市——病區醫患趣味運動會”,著力在醫患“接力”間,以仁心守護希望,用真心傳遞溫暖,攜手共筑健康路。
為充分發揮健康守門人的作用,中心以家庭醫生為紐帶,依托智能化的設備,像量體裁衣一樣采集居民的各項身體數據,進行并發癥篩查,并依托信息化平臺做好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隨訪,為家庭醫生連續性精準管理提供動態數據,幫助患者快速找到“發福”的隱形原因,解鎖慢性病防控密碼。
為了幫助居民更好地采購食材、把握食材的營養素,每周由我們營養護士與家庭醫生、營養師,定期主動到菜場“上班”,送營養知識進菜場。以“把握菜籃子就是把握健康密碼”的理念,將合理膳食、均衡飲食的方法和技巧分享給前來逛菜場的居民。
為職場健康“加碼”,賦能職場健康新生態。每周我們與家醫團隊前往位于長興島的江南造船家醫工作室,連續性的防、篩、診、治、康一體化健康管理服務,降低企業職業病、慢性病、心理疾病等的發生風險,為企業發展注入全新動力。
從醫療到家庭:護理服務的延伸
“為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護理服務需求,讓病人從二、三級醫院回歸社區與家庭以后,可以繼續獲得綜合、優質、可及的健康服務,我們必須持續提升我們護士的服務能力。”中心總護士長兼門辦主任何菁老師說道。為此,何主任尤其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創新護理服務模式,持續提升推出“互聯網+護理”服務。以“線上申請、線下服務”為主要模式,為行動不便的患者或特殊患者康復護理、慢病管理、靜療護理等提供專項的延續性護理服務,將優質的同質化護理服務“飛”入尋常百姓家。
近期,護理中心智護平臺就接到這樣的一個“訂單”,王阿伯因肝腫瘤術后,在右上肢置入PICC導管,由于行動不便,每周一次的專業維護成了王阿伯的“愁心事”。中心全科主任醫師程天一、副總護士長王辰嬿、病房護士長曹許霞、朱毓婷了解情況后,便上門為其進行專業診療及維護。同時,還向患者及家屬進行居家護理注意事項的宣教,提醒患者加強營養、及時翻身等,以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從護士到朋友:職業價值的升華
最讓我觸動的是,長期的簽約服務讓居民對我們從"陌生"變為"信任"。為持續提升簽約居民的滿意度與獲得感,讓大家感受到來自打浦的“暖服務”,我們化身家庭團隊24小時on call的“熱心客服”,協助家庭醫生,為居民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指導,用溫度守護“家人們”的健康。
為助力健康知識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養貢獻"護理力量",中心護理部鼓勵我們專科護士根據自身專科方向,持續推出系列科普短視頻,涵蓋科學減重、睡眠健康、急救技能、營養指導等多元主題,將專業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科普內容。
近期,我更是有幸受上海健康云親民直播欄目——《了不起的家庭醫生》邀請,做客直播間,通過沉浸式的“第一視角”,以全人群喜聞樂見的方式為大家講述著“體重管理年”下的社區護理新視野,為居民分享最新的社區服務與便民舉措。
家醫簽約服務為我們插上了翅膀,讓南丁格爾的提燈照亮更廣闊的天地。當我們的足跡從診室延伸到街巷阡陌,當護理服務從疾病照護升華為生命陪伴,我愈發懂得:這襲白衣丈量的不僅是社區的距離,更是醫患心與心的溫度。未來的日子里,我們定當以"健康守門人"的擔當,與萬千家庭共執健康之筆,在社區這方熱土上,續寫"人人享健康"的溫暖篇章。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一定能讓每一克體重都健康,讓每一步管理都有溫度,用專業守護人間煙火。
編輯:王超群 校審:徐俊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