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意大利高等衛生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上海—意大利醫療創新研討會”傳出消息:中意雙方共同啟動“埃斯庫拉心血管聯合實驗室”,實驗室將由中方葛均波院士團隊與意方歐洲介入心臟病學會主席阿萊德七佛教授共同領銜,聚焦復雜冠脈介入、結構性心臟病等核心方向,優勢互補、協同攻關,致力于推動中歐心血管原創成果走向國際臨床舞臺,為全球患者帶來更精準、更可及的診療方案。
早在2014年,中國上海與意大利米蘭締結友好城市,為中意兩國醫學交流奠定堅實基礎。兩國衛生部簽署《2024-2027年行動計劃》,為合作注入新動能。今年恰逢中意建交55周年,由此開啟近十年來上海與意大利在衛生領域舉辦的最大規模、最高層次學術盛會。
記者獲悉,此次啟動的“埃斯庫拉心血管聯合實驗室”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米蘭圣拉斐爾醫院、意百健中意創新中心聯合共建,這也是戰略互信與科技共創的具體實踐。中歐心血管介入技術研究中心、性別醫學研究示范基地及歐洲介入心臟病學會亞洲培訓總部將落地上海、入駐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未來三年,實驗室還將申請科技部中意政府間重大合作項目、推動《中歐冠心病介入治療性別差異白皮書》發布,建立介入器械“上海-米蘭雙中心認證體系”。同時聚焦性別差異化介入治療與介入器械研發,并通過歐洲經皮心血管介入協會(EAPCI)-亞洲轉化平臺,加快歐洲指南本土化落地。業內專家預估,這一平臺將可降低女性術后并發癥率25%,縮短國產器械上市周期30%,推動科研成果高效轉化,為全球患者帶來更精準、更可及的治療方案。
未來,“埃斯庫拉心血管聯合實驗室”還將通過“中意人才互認計劃”,培養一批具備國際視野與技術能力的介入人才,為可持續發展注入動能,力爭在國際心血管領域樹立創新典范。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聞大翔表示,當前,全球醫療健康領域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人工智能、大數據、基因技術等前沿科技的突破,為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和健康管理開辟了全新路徑。此次研討會體現了全球衛生同行的重要關切以及全球衛生發展的共同需求,共同聚焦醫療創新,促進醫學科學的進步發展。
此次研討會設置全體會議和醫學教育、心血管疾病治療、智慧醫院3個分論壇。“醫學教育分論壇”以“創新驅動,融合賦能:構建未來醫學教育新生態”為主題,聚焦醫學教育理念與模式創新及全球化背景下的醫學教育發展趨勢;“心血管疾病治療分論壇”以“中意心血管創新的絲綢之路”為主題,聚焦心血管診療技術的跨界創新與產業合作;“智慧醫院分論壇”以“科技賦能醫療,創新守護健康”為主題,聚焦人工智能、元宇宙、5G等方向帶來的醫療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分論壇由上海健康醫學院、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與意百健中意創新中心分別承辦。
原標題:《葛均波院士團隊領銜,中意共同啟動心血管聯合實驗室,力爭在國際樹立創新典范》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顧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