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云上膠州”
晨光熹微
中云街道華云社區的街巷
已響起輕快的腳步聲
1998年出生的劉玥君
手里握著
裝滿居民信息的記事本
穿梭在樓宇之間
她時而駐足
與晨練的老人嘮家常
時而掏出手機
記錄居民反映的問題
臉上始終掛著溫暖的笑容
誰能想到
這個在社區里游刃有余的
“小巷總理”
曾經是省會城市里
拿著高薪的全案設計師
放棄令人艷羨的工作
毅然回到家鄉成為社區網格員
劉玥君的選擇
在“家長里短”的瑣碎中
開啟了一段別樣的人生旅程
初入“戰場”
調解糾紛展身手
劉玥君的社區服務之路,從小區裝修噪音擾民調解工作開啟。周一早晨6點,劉玥君接到了一通電話:“我們樓上每天六點開始裝修,吵得人根本沒法睡覺,你快來看看吧!”3號樓4樓的王女士苦惱地說。劉玥君甚至沒來得及披上外套,急匆匆就趕到現場。
樓道里乳膠漆味混著電鉆聲,樓上業主急得直跺腳。劉玥君在兩層樓之前往返3次,了解清楚了具體情況:樓下夫妻屬于996工作制,希望8點后開工;樓上居民是教師,擔心工期拖,只能6點到8點監工。劉玥君搬出《噪聲污染防治法》,細聲細語地勸說,明確規定早8點前禁止噪音施工,無奈雙方僵持不下。
她隨即聯系轄區民警,樓上戶主顯得有點緊張:“我們也不想擾民,就是時間太趕……”。隨即,劉玥君掏出提前整理好的“施工時間表”,提出周一到周五白天噪音施工、周末靜音作業的錯峰方案。
最終,雙方各退一步,樓上居民說:“我們做得確實不對,小劉,看在你跑前跑后的份上,八點后開工。”樓下王女士也笑了:“都是鄰里鄰居,我們相互理解,裝修垃圾需要幫忙搬,隨時喊我們!”這場調解,是她社區服務之路的精彩首秀,盡顯調解員的“十八般武藝”。
心系群眾
排憂解難顯擔當
盛夏,烈日炎炎,劉玥君負責小區的居民們卻滿心怒火,因為樓房電表一戶一表多方意見不一致的問題,居民成群結隊向社區討要說法。劉玥君深知這不是個簡單的問題,她顧不得把汗濕的劉海別到耳后,迅速安撫居民激動的情緒,耐心傾聽,快速在記事本記錄訴求。此后數日,她頭頂烈日奔走于開發商、施工方和供電部門之間,開了無數場溝通會,爭取最優解決方案。
經過無數日夜的溝通、協調,在劉玥君的努力下,雙方終于敲定了解決方案。當看到小區安裝上新電表,居民們臉上露出滿意笑容的那一刻,劉玥君的心里滿是成就感:“一切付出和汗水都值得。”
蛻變成長
扎根基層結碩果
基層服務充滿酸甜苦辣,但劉玥君從未退縮。三年來,她累計調解鄰里糾紛10多起,幫助30多位老人掌握微信使用技巧,手機里存著606位居民的聯系方式,每家戶號和家庭情況都爛熟于心。
如今,居民們大事小事都找她。樓道燈壞了,她第一時間聯系維修;電動車亂停,她逐戶勸說;居民陷入困境,她主動幫忙申請救助。她成了居民們的“電子閨女”,記事本里密密麻麻記錄著238件為民辦事事務。這些沾滿煙火氣的點滴,勾勒出她在基層的成長軌跡,也溫暖了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從大學生到深受居民信賴的
社區工作者
劉玥君在街巷阡陌間
完成了人生的華麗蛻變
她的故事
是新時代青年投身基層
奉獻青春的生動縮影
在鄉村振興與基層治理的
時代浪潮中
像劉玥君這樣的年輕人
正以青春作筆、以熱愛為墨
在平凡的崗位上
書寫不平凡的篇章
為家國發展注入
源源不斷的活力
描繪出新時代基層工作者
最動人的畫卷
讓青春之花在基層沃土上絢麗綻放
編輯:游中山
責任編輯:孫海
《膠州故事》新聞線索征集
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
如果您身邊有這樣的好人、好事、感人故事,請告訴我們。
讓我們,一同記錄感人故事,攜手傳遞溫暖瞬間!
新聞熱線:
82288958;82201212;
82288562;82200001。
重要提醒
鑒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規則,粉絲需經常留言和點亮“在看”“點贊”,才能每天看到我們的推送,所以,請將“云上膠州”加為星標并點亮頁面下端的“在看”“點贊”,確保每天收到最新鮮、最重要的膠州資訊。
新聞線索、廣告合作:
0532-82201860
別忘了點亮和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