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是人生的分水嶺。
身體開始悄然變化,年輕時透支的健康,此時開始“算賬”。
有人年過古稀依然精神矍鑠,有人卻早早被慢性病纏身。
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能否長壽,關(guān)鍵不在于“補”,而在于“防”。
尤其是40歲后,若沒有以下四種疾病,活到90歲的概率會大大提升。
第一種?。盒难芗膊 摹半[形殺手”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頭號死因,而它的“潛伏期”往往長達數(shù)十年。
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都是它的前兆。
研究發(fā)現(xiàn),年輕時血脂高的人,即便后來控制住,血管損傷仍不可逆。
18~30歲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越高,中老年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
而40歲后若能將收縮壓控制在120毫米汞柱以下,預(yù)期壽命可延長近3年。
長壽者的共同點:
血壓長期穩(wěn)定(<140/90 mmHg);
血脂正常(LDL-C<3.4 mmol/L);
靜息心率較慢(<60次/分的人平均壽命比>90次/分的人多活9年)。
第二種病:糖尿病——代謝的“慢性毒藥”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發(fā)癥——心梗、中風、腎衰竭、失明……
2024年《糖尿病護理》雜志的研究顯示,40歲患糖尿病的人,平均壽命縮短4.2年。
更可怕的是,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5.6~6.9 mmol/L)也會增加死亡風險。
如何遠離糖尿病?
控制腰圍(男性<85cm,女性<80cm);
每周至少150分鐘快走或游泳;
減少精制糖攝入,多吃全谷物、蔬菜。
第三種?。喊┌Y——基因的“失控列車”
癌癥并非完全隨機,它的發(fā)生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guān)。
醫(yī)生發(fā)現(xiàn),不容易得癌癥的人有5個共同特質(zhì):
1.體重正常(BMI 18.5~23.9)
2.堅持運動(每天30分鐘)
3.睡眠充足(7~8小時)
4.定期體檢(尤其腸鏡、乳腺篩查)
5.飲食健康(少吃腌制、油炸食品)
特別提醒:若出現(xiàn)不明原因體重下降、長期疲勞、異常出血等癥狀,應(yīng)及時就醫(yī)。
第四種病:骨質(zhì)疏松——骨骼的“無聲崩塌”
許多人認為骨質(zhì)疏松只是“小毛病”,但它導(dǎo)致的髖部骨折,死亡率高達20%!
我國60歲以上人群骨質(zhì)疏松患病率高達56%。
而長壽老人的骨骼質(zhì)量往往優(yōu)于同齡人,80歲后肌肉流失速度僅0.3%/年(普通人1%~1.2%)。
護骨關(guān)鍵點:
每天補鈣(牛奶300~500ml);
補充維生素D(日曬15~30分鐘);
適量抗阻訓練(如深蹲、彈力帶)。
長壽的終極秘訣:不是“治病”,而是“防病”
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60%的過早死亡可預(yù)防。
40歲后,與其焦慮“還能活多久”,不如做到:
1.勤動腿:每天快走30分鐘,壽命可延長近11年
2.勤用腦:學習新技能可延緩認知衰退
3.勤社交:常與人交流的老人死亡率降低10%
4.勤體檢: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yù)是關(guān)鍵
記?。赫嬲拈L壽,不是靠“神藥”,而是靠每一天的健康習慣。
40歲后,若沒有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癥和骨質(zhì)疏松,活到90歲并非遙不可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