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耕地面積擺桌上,數字對比真讓人心里咯噔一下!美國耕地23.
7億畝,俄羅斯18.3億畝,中國約18.2億畝的數據一擺出來,好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咱人口世界第一,耕地咋看著沒多多少?
可要是站在咱農民的角度,有地未必就真的省心,農村的地跟美國那大平原壓根不一樣。
咱這耕地多是丘陵山地,地塊零散,不像人家一塊地能有上百畝、上千畝,旱澇還不一定保收,“地多人稀田地連”,種起來真叫個累。現在農村里,年輕人大多出去打工了,家里就剩留守老人,不少田地都沒人管,拋荒的現象眼瞅著多起來,春耕秋收有時候都趕不上趟。
再看美國和俄羅斯的農業,那機械化、集中化程度高得很,農場主一個人能管幾千畝地,拖拉機、航空噴灑、專業收割機啥都有,批量作業效率高。可咱農村呢,不少地方還是靠人工,機械共享也不好推廣,投入和產出根本不成正比,有時候種糧食連成本都收不回來,人力反倒成了大負擔。
表面上看,糧食安全靠這十幾億畝地和農民,可真正愿意扎根土地的人越來越少了,現在農村活躍的大多是60后、70后。
這些老農民守著地,心里想的更多是孩子在城里的發展,還有自己的養老問題,上了年紀,勞動力跟不上,“養老”成了常掛嘴邊的詞。現實卻很骨感,他們大多自給自足,養老基本靠子女貼補,可空巢現象越來越普遍,村里不少獨居老人,生病求助難,心里也孤單。
說到養老,城市里社區服務、醫療保障啥都有,鄉鎮就不一樣了,醫院少,離鎮上遠,看病一趟折騰得很,有的老人舍不得花錢,小病就硬扛著。
遇到大病更是手忙腳亂,子女在外工作,也指望不上經常回來照料,老伴走了的空巢老人,常常在村頭一坐就是一天,就靠小狗陪著,“養兒防老”成了無奈的嘆息。
中國耕地面積在世界上排前,可城鄉發展不均、農村老齡化和土地效率低下的問題卻很突出,土地雖多,卻沒完全利用好。
這些奮斗一輩子的農民,吃了不少苦,到老了還面臨養老難、看病難、孤獨落寞的問題,他們的心酸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人口流動讓農村變了樣,土地在變少,人在變老,但大家對故鄉的情結還在一代一代傳,咱或許擋不住農村“空心化”和土地碎片化。
可咱能多關注身邊為糧食安全默默付出的父母、老人,在他們需要溫暖的時候,別讓他們覺得孤單,這才是咱該掛心的事兒。現在的問題是,土地零散怎么整合?農村養老怎么完善?
這些都值得好好琢磨,畢竟土地是咱的根,農民是咱的本。
你們咋看這耕地里的事兒?家里的地有沒有荒著?
父母養老又是啥情況?歡迎留言說說你們的故事,大家一起嘮嘮。咱得清楚,耕地數據背后是咱農民的生活,關注耕地更要關注種地的人,他們的日子過得好,土地才能發揮更大作用。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數據以相關部門公布為準,希望大家都能重視耕地問題,關心農村老人,讓土地和農民都有更好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