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5月25日電 題:湖南團洲垸的田家新事
新華社記者余春生、張格、阮周圍
去年7月5日,湖南省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決口,垸內受淹面積約47平方公里。53歲的團勝村種糧大戶李良兵至今記得當時的場景:“被洪水‘洗’過一遍后,房子和田毀了不少。”
災后,他和許多農戶一樣,在政府的支持下重整土地,補種作物。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成了他農業轉型的契機。
趁著近來的好天氣,李良兵一直在忙著將新收的油菜籽曬干入庫。“今年油菜畝產有320斤,比往年足足多了60斤!”他欣喜地告訴記者。
這些沉甸甸的收獲,源自去年秋天湖南省農科院免費發放的“灃油789”優質油菜種子。“湖南省農科院為團洲垸提供了價值30萬元的優質油菜種子,與地方政府相互配合,組織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持續開展油菜育苗技術指導服務。”團洲鄉黨委副書記劉平說。
“新品種油菜長得和人差不多高,也比老品種更壯實些。”李良兵告訴記者,“以前種田就是油菜、麥子、黃豆這‘老三樣’,一直用的老品種、老技術,產量上不去。現在有了農科院的支持,我們種田也更有奔頭了。”
團洲垸這片飽經滄桑的土地,始終承載著百姓的希望。
上個世紀70年代,為了抵御洪水侵襲并開拓耕地,當地在洞庭湖的一片洲灘筑堤圍垸,形成團洲垸,并將垸內村莊以“東南西北中,團結建設新華容”之意分別命名。
“如今,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正為這份愿景注入新內涵。”劉平告訴記者,為徹底解決垸內群眾的安全居住問題,洪水退去之后,湖南在團洲垸開展蓄滯洪區居民遷建試點,實施整體搬遷。隨著遷建的進行,將團洲垸打造成現代農業示范區的規劃同步展開。
據介紹,今年開始,當地將陸續推進團洲鄉5萬畝土地規范流轉,規劃水稻種植面積3萬畝。同時,因地制宜打造洞庭湖區大豆單產提升示范片,棉花機械化生產示范片,油菜、蔬菜高效生產示范片和名優魚類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區,推動小農戶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生產轉型。
收完這一季的油菜,李良兵并沒有休息,他駕駛著旋耕機又在田間勞作起來。
“種完油菜之后要把這片田翻一下,鄉里目前在推廣棉花全程機械化種植,我準備接著種上棉花。雖然去年遭了災,但看著地里的苗子一天天壯實,信心也越來越強了,希望今年是個豐收年!”他抹了把汗笑道。(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