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海體育史話》
尋體育歷史記憶
《上海體育史話》于1982年10月發刊
是講述上海體育故事
推動上海體育文史工作的重要刊物
跟隨小體
從史話里探索更多上海體育記憶
近期
十五運會群眾賽事活動
輪滑(自由式輪滑)項目預賽
在上海南京東路世紀廣場舉行
從20世紀30年代傳入上海
到如今在“中華第一街”帶來競技盛宴
本期體“談”記憶
和小體一起看這項運動的獨特魅力
“滑”向上海
輪滑是一項國際性的體育項目,俗稱“溜冰”“旱冰”。早在1815年,法國人加爾森為了解決在夏天滑冰的問題,首先創造了溜冰鞋。1924年4月4日,英、法、德和瑞士四國代表在瑞士的蒙特勒成立了國際性的溜冰組織。1925年,這個組織正式取名為國際溜冰聯合會,并組織了世界錦標賽。
輪滑運動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傳入上海,當時均屬私人開業,有高樂溜冰場、新世界溜冰場、四重天溜冰場以及大新公司溜冰場等四所。
到上海解放后,全市有七家私人開業的溜冰場,分別是高樂溜冰場、大華溜冰場、新仙林溜冰場、新都溜冰場、國際飯店溜冰場、平安溜冰場、中青溜冰場。1956年,原市體委對私人溜冰場進行了整頓,改為公私合營,至此,溜冰被列為一項群眾性體育項目。此后,上海動物園、康健園、和平公園及中山公園等處也都相繼建起了溜冰場。當時,不少場地除組織對外開放外,還為基層表演活動,以吸引青少年參與這項運動。
曾經的溜冰場廣告
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溜冰運動在上海如雨后春筍迅猛發展起來。1979年后,新都、靜安區體育俱樂部、南市區體育俱樂部等溜冰場先后恢復開放。在1980年短短的一年時間里,就發展到了34所溜冰場,據統計,每天有三萬多人次參與運動。溜冰活動的開展大大豐富了青少年一代的業余文化生活,并為他們提供了鍛煉身體的場所。
管理“模范”
此后,為了進一步保障溜冰場的順利運營,上海制定了一系列規則,包括制定《上海市溜冰場管理辦法》和《上海市溜冰場守則》,對已開放和新建的溜冰場逐一驗收,符合規定者,由原市體委發放“開放證書”,同時原市衛生局發布了《上海市溜冰場衛生管理試行要求》。
各溜冰場也都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加強管理。1982年,原國家體委、公安部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轉發《上海市溜冰場管理辦法》,要求參照上海做法對溜冰場加強管理。
友好交流
1980年12月,上海舉行全市“雪花杯”溜冰比賽,有14所溜冰場組隊參加。1981年11月,上海成立溜冰協會。1983年10月,日本溜冰隊(花樣、速滑)應邀來滬進行表演。1984年2月,前亞洲溜冰協會主席和日本教練員特別來滬指導舉辦教練員訓練班。由于上海訓練工作抓得早,所以在1982-1988年的歷次全國比賽中,上海的花樣滑項目保持著絕對的優勢。1984年10月,上海隊代表中國參加了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二十九屆花樣溜冰世界錦標賽。1987年,上海市建立了溜冰隊,列為一線隊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