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重慶中梁山,草木葳蕤,萬物并秀。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山腳下的川黔鐵路沿著長江江畔匍匐至此,建起了一座四等小站,名喚小南埡。
早晨8時許,小南埡站值班員黃建駕車駛離重慶繞城高速,沿著6車道的寬闊道路,進入了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的大門。大門對面廣場上,“南向之門”的雕塑已被朝陽鍍上了金邊。一輛輛載貨汽車從他的身邊魚貫駛過,一眼望不到頭的貨場內,一趟趟載著集裝箱的列車駛入物流中心卸貨場。8臺橙色的龍門吊早已鉚足干勁,反復行走、起吊。
“真是越來越鬧熱啦!”黃建說。他穿過鐵軌上方的天橋,踏上站臺,步入運轉室,開啟了新一天的工作。
與川黔鐵路同歲的黃建,兩鬢已顯斑白。他自1984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扎根在小南埡站,從調車員起步,算是在崗職工中工齡最長也最年長的“小南埡人”。再過幾個月,黃建就該退休了。據他介紹,曾經的小南埡站,站房是一排紅磚平房,候車室只有幾排條凳,僅能供二三十名旅客同時使用。
“原來的運轉室和候車室大約就在這個位置。現在使用的運轉樓是在2018年底升級擴能時新建的?!表樦S建手指的方向,目之所及是佇立在殘存老站臺上的“小南埡”白色站名牌。昔日的站臺在經歷站改的洗禮后,已變得與鄰側的股道一般低矮,筆直的安全白線在雜草的掩映下若隱若現。
據黃建介紹,小南埡站從1972年開站至1990年電氣化改造前,僅有的4條股道承載起多趟由蒸汽機車牽引的客貨列車南來北往。1990年,川黔鐵路電氣化改造,車站有了5條股道,電力機車雄赳赳地駛來,逐步替換掉蒸汽機車。
在黃建的記憶中,小南埡站彼時約有25名職工,分為3.5個小班輪值。車站設施簡陋,貨場面積狹小,每日作業量有限。每天從車站呼嘯而過的旅客列車約有30趟,貨車約10趟。印象最深的是車站每天會???對旅客列車,一對是重慶往返貴陽的561/562次列車,另一對則是重慶往返萬盛的507/508次列車?!翱土鞲叻鍟r,每天有300多人乘車,車站會在短時間的沸騰后很快回歸平靜?!彼麑囌镜倪^往如數家珍。
黃建說,曾經的小南埡站周邊都是農田,僅有塵土飛揚的鄉村公路,交通并不發達。從銅罐驛鎮的家中出發前往車站上班,他需要在6時30分準時到東繩坎碼頭等候渡船,15分鐘后抵達順江碼頭。船靠岸后,他先是步行20分鐘左右來到鐵路邊,沿著鐵軌再走20多分鐘步入貓兒坨隧道,借著手電筒的光亮,在近3公里長的隧道里估摸走上40分鐘,出了隧道朝著車站的方向加緊腳步,20分鐘走到車站接班,全程耗時2小時。
1997年,黃建把家安在了貓兒坨,并花費3千多元買下一輛摩托車代步通勤。直線距離僅9公里的路程,騎車要繞30公里,約40分鐘。在告別了第三輛摩托車后的2016年,黃建買了汽車代步。此時,擴能改造中的小南埡站已初具雛形,車站附近的千畝坡地、溝渠成為了平整的貨場。
2018年12月28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江津班列首發暨中國西部(重慶)東盟商品、農副產品分撥中心揭牌儀式在小南埡站貨場隆重開幕,標志著小南埡站貨場正式投入使用。昔日隱于山間的小站正式蛻變為占地1500畝、年運能超2000萬噸的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闊氣”地擁有了12條到發線,新增13條貨物線,接軌珞璜港專用鐵路。此外,貨場還分別設有長大笨貨區、商品車貨區、綜合貨區、集裝箱貨區及多座倉庫。
就在同一天,31歲的毛茅從黃磏站調至小南埡站,成為了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的裝卸負責人,親歷了貨運逐年走向輝煌的每個日夜。他很快了解到,小南埡站地處重慶珞璜工業園區,接軌珞璜港、玖龍港及華能港。隨著重慶實施五大功能分區,珞璜工業園區已成為連接重慶都市功能擴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的“黃金口岸”,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中歐班列大通道在重慶的新起點,也是長江經濟帶上的“水公鐵”綜合物流樞紐。
毛茅告訴記者,2019年,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成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的到發站。同年7月實現常態化運行以來至今年3月底,西部陸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已累計到發4278列,運量在重慶市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占比中從6%上升至40%以上,位列全市第一。
2022年,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擁有了自己的海關監管作業場所,珞璜本地及周邊企業的貨物不用再到廣西欽州港異地出關,通過小南埡站就可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直接運抵海港裝船出境。去年全年,小南埡貨運吞吐量為1025萬噸,目前到發的貨物品類主要有商品車、糧食、木材、鋼材、化肥、化工產品等。
重慶珞璜港務有限公司業務部副部長賴磊表示:“港口依靠鐵路,省時省力,形成了良好的互動?!?/p>
一扇“南向之門”,一條開放之路。如今,依托小南埡鐵路物流中心和珞璜港這兩大樞紐,重慶經濟“大通道”建設成效明顯。從這里,向東沿長江黃金水道可貫穿長江經濟帶,實現江海聯運;向西可通過中歐班列(成渝)國際大通道,連接中亞及歐洲地區;向南可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至東南亞地區。
從貨場望向遠方,渝貴鐵路上馳騁而過的一列列動車與小南埡站繁忙的貨場同框,生機勃勃。小南埡站承載著重慶從內陸腹地向開放高地轉型的雄心,正書寫著“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西部的奮進篇章。
1.
2.
3.
4.
來源:成都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重慶車務段
文字:許毅 劉洋 芶菱悅
圖片:戴鐵軍
視頻:顧壘 戴鐵軍 李鍇
編輯:蔣利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