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云法師說過一句話:“世間萬物,皆有其位,位正則安,位失則亂。”放在婆媳關(guān)系里,這話簡直像盞明燈——婆媳之間想要處得舒服,關(guān)鍵就三個字:守邊界。
就像老輩人常說的:“籬笆扎得緊,野狗鉆不進(jìn)。”把邊界感這事兒弄明白了,家里才能少些雞飛狗跳,多些和和氣氣。
一、不越界干涉,給彼此留呼吸的空間
好多婆媳矛盾,都是從“太把自己當(dāng)回事”開始的。有些婆婆覺得“我養(yǎng)兒子這么大,他家就是我家”,于是買菜要管、花錢要問,甚至小兩口吵架都得插句話;有些兒媳呢,覺得“嫁進(jìn)來就是一家人”,對婆婆的生活習(xí)慣指手畫腳,今兒嫌她節(jié)省慣了,明兒嫌她交友太廣。
但老話說得好:“距離產(chǎn)生美。”再親的關(guān)系,也得給彼此留塊“自留地”。就像鄰居王阿姨,從不主動翻兒子兒媳的快遞盒,也不追問他們的工資卡密碼,平時各吃各的飯,周末聚聚吃頓熱鬧飯,反倒處得像朋友。她說:“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活法,咱老輩人就別瞎摻和,守住自己的圈子,才是真通透。”
二、不強(qiáng)行改變,尊重各自的生活習(xí)性
有人覺得,婆媳同住一個屋檐下,就得“磨合”成一家人。可磨合不是打磨,不是把對方的棱角全磨平,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就像咱沒法讓南方婆婆頓頓吃辣,也沒法讓北方兒媳頓頓喝甜湯,強(qiáng)行改變只會鬧別扭。
老家有句俗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婆婆幾十年的節(jié)儉習(xí)慣,你非要說成“摳門”;兒媳從小的獨(dú)立性子,你非要說成“不聽話”,這不是給自己找堵嗎?我表姐就做得特別好,她婆婆愛囤塑料袋,她就專門買個收納盒給婆婆放袋子;她愛周末睡懶覺,婆婆就自覺把早餐溫在鍋里。她說:“尊重不是妥協(xié),是明白‘你是你,我是我,但我們都愿意為對方騰點(diǎn)地兒’。”
三、不介入核心矛盾,夫妻問題讓小兩口自己解
婆媳關(guān)系里最忌諱的,就是把夫妻矛盾變成“婆媳大戰(zhàn)”。有些婆婆看兒子和兒媳吵架,立馬跳出來幫兒子“撐腰”,結(jié)果小事鬧大;有些兒媳一和丈夫鬧別扭,就找婆婆“評理”,最后弄得全家雞犬不寧。
老輩人常說:“清官難斷家務(wù)事。”夫妻之間床頭吵架床尾和,你一個外人瞎摻合啥?我同事小林就立下規(guī)矩:“我和老公吵架,絕不找婆婆說;婆婆和老公有矛盾,我也絕不插嘴。”后來她發(fā)現(xiàn),夫妻自己解決問題,反而吵得快去得也快,婆婆不介入,反而能當(dāng)個“和氣佬”,偶爾說句公道話還挺有分量。
婆媳相處從來不是“親如母女”這么簡單,更像是兩只過冬的刺猬——靠得太近會扎人,離得太遠(yuǎn)會受寒,唯有找到合適的距離,守住各自的邊界,才能暖乎乎又舒舒服服。
“井水不犯河水,日子才順風(fēng)順?biāo)!蹦悴辉浇绺缮妫也粡?qiáng)行改變,咱們各自把日子過明白,比啥都強(qiáng)。畢竟啊,家和萬事興,邊界清,心才清。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