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寫長江新區不是武漢城市中心的時候,有網友讓小編講講一下湯遜湖組團,認為湯遜湖組團不是國家級開發區,也不享受市區待遇,在沒有具體身份的情況下給個ppt定位(定位為城市中心),有點華而不實。
確實,對比其他4個城市中心,湯遜湖城市中心既沒有漢口、武昌、漢陽那樣地理優勢,也不像武漢新城那樣有國家級高新區加持,甚至其他4個城市中心都享受主城區待遇,就湯遜湖組團還是郊區待遇,這難免讓人覺得湯遜湖城市中心就是在紙上畫餅!
那么湯遜湖中心真的華而不實嗎?沒有國家級開發區加持也沒有主城區身份,湯遜湖憑什么被定位為城市中心和武漢新城武昌并列?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湯遜湖組團誕生的原因。
剝離大武昌片區,自成一體
大家都知道武漢有三鎮,一般我們劃分城市板塊的時候都以漢口、武昌、漢陽三塊區分,即使涉及到三環外以及更遠的郊區板塊時,民間也會以兩江三鎮的地理格局劃分大漢口片區、大武昌片區以及大漢陽片區。
在傳統的觀念里,江夏和光谷東確實屬于大武昌片區,但是由于大武昌片區集中了眾多高校,人口和產業高度集中,使得大武昌片區的人口和面積都遠超大漢口片區和大漢陽片區,其中光谷和江夏組成的大光谷片區更是自成一體,甚至可以單獨劃分出來。
而隨著武鄂一體化推進,以及武鄂黃黃都市圈的發展,尤其是光谷東片區就必須從大武昌片區分離出來,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武昌的虹吸,同時又能輻射鄂州,于是武漢新城概念便由此誕生了。
但是武漢新城太靠東了,且包含了鄂州大部分地方,其核心區左嶺比光谷中心城還遠,這導致如果以左嶺為城市中心,那么光谷南地區(大學園、金融港)則被邊緣化,同樣原本背靠光谷發展起來的江夏,在發展上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因此,為了銜接武漢新城與武漢市區,也為了避免光谷南和江夏地區缺乏主心骨而被邊緣化,于是湯遜湖組團便由此誕生了。
在湖北最一開始公布的城市組團規劃中,湯遜湖組團的面積還挺大的,不僅包含了江夏以及光谷三環以南的區域,還包含了洪山區三環以南的板塊。
不過武漢這次對涉及武漢地區的五大組團進行了重新細致的劃分,明確說了湯遜湖城市組團主要包括江夏區和武昌區、洪山區的三環線以外地區,重點建設湯遜湖、金口和大健康產業基地等片區。
而湯遜湖四周也聚集了不少人和產業,甚至比武漢新城的人口還多,再加上江夏紙坊、鄭店以及洪山區三環外的地方,足以單獨剝離出來,打造一個和武漢新城并列的城市組團。
具備中心條件,但虹吸不強
既然都剝離出來了成了一個新的城市組團,那么必然就得有一個城市中心,于是湯遜湖城市中心也因此誕生了,目前的爭議點,就是這個城市中心到底夠不夠格抬上來。
所謂城市中心是指一個城市或者城市組團板塊地理的核心區,該核心區人口和建筑密度都比較大,是集中了城市最重要的行政、商業、文化設施,對周邊地區虹吸力很強。
從地理上來看,湯遜湖中心符合成為城市中心的條件,因為武漢規定的湯遜湖中心是沿八分山到湯遜湖,是湯遜湖板塊的核心區。
人口和建筑密度上也滿足要求,畢竟這一塊人口確實太多了,城建密度也很大,特別是廟山藏龍島這塊,之前江夏還因為這塊人口多打算申請一個新的街道,不過目前沒下文。
商業文化醫療等配套方面還比較弱,除了紙坊有點配套,廟山和藏龍島那塊配套不能說沒有,只能說對比郊區同環線的地方,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比不盤龍城、吳家山這些副中心,與城市中心該有的配套完全不符。
虹吸力方面,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湯遜湖中心是無法抵抗市區虹吸的,不僅僅是因為離市區近,更重要的是它在政策上比不了其他四個中心。
漢口武昌漢陽自然不用說,不僅是主城區且地理位置優越,早已建立完善的教育醫療交通等體系也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對周邊的虹吸力很強。
而武漢新城雖然目前人口少,但是有政策扶持,是湖北重點發展板塊,且武漢新城光谷部分既是國家級開發區又享受主城區待遇,還有高鐵樞紐中心的規劃,在雙重身份加持以及省市兩級大力支持下,打造一個新的城市中心只是時間的問題。
反觀湯遜湖中心,既沒有主城區身份,也沒有國家級開發區政策,財政還是自己管自己,這導致雖然湯遜湖具備形成中心的基礎條件,但是缺乏政策扶持,發展受限,虹吸力不強。
如果不改變現狀,那么未來它可能抵抗不了武昌中心甚至武漢新城中心的虹吸,最后很可能僅有城市中心之名而無城市中心之實。
多維度升級,打造新中心
想要提升虹吸力,讓湯遜湖真正成為城市中心,就必須讓湯遜湖組團升級。那么武漢到底該如何對湯遜湖組團進行升級呢?
有不少人認為納入主城區或者把江夏經濟開發區升級成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是最有效的方法,但目前來看,這兩個方法根本行不通。
先說升級成主城區,這個想都不用想,除非武漢全面收編四大郊區的財政,不然郊區和市區之間的鴻溝永遠無法消除,參考東西湖,雖是國家級開發區,但目前還是郊區體系。
至于升級成國家級開發區,也不用想了,且不說武漢目前沒有這方面的規劃,就算有,也得排在長江新區和武漢臨空經濟示范區之后,這兩個準備了這么多年都沒申報成功了,武漢更沒有多余的精力協助江夏經濟開發區升級了。
那么唯一能走通的方向就是在保持現狀的情況下發揮優勢補足弱勢,多維度進行升級。
湯遜湖組團的優勢是什么?是產業!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在6個新城區中,江夏的產業確實還不錯,即使沒有國開區加持,它也能憑借東連光谷西接經開的地理優勢,承接武漢光電子信息、汽車零配件以及大健康等產業,并形成產業集群。
而前段時間湖北批復了江夏黃陂等六個區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也明確指出將江夏區建設成科技創新策源和轉化高地,現代制造業基地,說明上面其實也是很看好江夏的產業發展。
未來能否通過科技創新讓湯遜湖組團發展得更強大,就看湖北和武漢在江夏招商引資方面能否給予較大的幫扶了,畢竟有政策扶持,才會有大發展。
另外配套方面小編推測未來可能會在醫療和交通方面進行大幅度的升級,畢竟這兩塊是湯遜湖組團的弱項。
先說醫療,目前江夏那邊只有江夏第一人民醫院、江夏中醫院和江夏云景山醫院,分別在江夏紙坊和鄭店,另外佛祖嶺那邊有個武大人民醫院東院,廟山、藏龍島連一個大型一點的醫院都沒有,這肯定達不到建設一個城市中心的醫療標準。
不過根據武漢國土規劃,未來將在武漢新城、湯遜湖組團和長江新區等地區,布局建設高水平醫療資源聚集區。推測未來可能會在湯遜湖這塊增加新的醫療機構,即使不新增醫療機構,也會加強已有醫院和市內知名醫院的合作,升級整個片區的醫療水平。
接下來重點說交通,這塊必定是要升級的,不然形成不了城市中心。
從武漢國土規劃中可以看到,未來湯遜湖組團這塊的路網是會進一步優化加密的,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規劃了多條跨湖隧道,來改善因湖泊割裂導致交通出行難的問題。
其中一條重要的規劃就是未來兩湖隧道會向廟山延伸,下穿湯遜湖和陽光大道對接,如果這個規劃落實了,將徹底為江夏大道減壓,紙坊、廟山等地進入武昌核心區就更方便了。
此外兩湖隧道還規劃了與湯遜湖北路連接的分支,這個規劃落實了,也能大大方便湯遜湖東部幾個半島的出行。
不過對湯遜湖板塊影響最大的還是廟山北部與藏龍島中間的跨湖隧道,根據圖中走向,這條隧道是沿著陽光大道向東北方向穿越湯遜湖與九鳳街相連,這個規劃一旦落實,楊橋湖大道也將徹底解放,紙坊、廟山去光谷就更方便了。
軌道交通方面,不管是武漢國土規劃還是江夏區的國土規劃,相關文件里都沒有明確提到湯遜湖組團這塊的軌道交通布局,也不知道9號線會不會因為湯遜湖的升級而順利推進。
不過有好消息的是,湖北目前已經啟動了武咸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配套改造招標,雖然比不了地鐵,但是改造完成后也能改善一下湯遜湖片區的交通出行。
所以湯遜湖未來還是走的產業興城的發展道路,同時優化交通和醫療配套,進而升級,打造新的城市中心。
最后想說,這幾年武漢的規劃變動還是很頻繁的,剛提出一中心四大副城時,大家都極度興奮,認為會有大發展,結果沒兩年又變成了五大城市中心多個副城市中心,但是這兩年發展好像也就那樣,并沒有給市民帶來多大驚喜。
而對于民眾來說,重要從來就不是紙上的規劃,也不是自己所在的地區到底是不是所謂的“城市中心”或者“城市副中心”,而是切切實實的發展,是產業越來越多,大家能就近找工作,是交通越來越發達,市民出行越來越方便,是教育、醫療、商業這些配套越來越健全,大家都能在武漢安居樂業。
最后希望武漢能夠切實的去發展每個版塊,落實相應的規劃,特別是像湯遜湖這種要政策沒政策,要錢沒錢的地方,既然定位為城市中心,就加大政策扶持,往真正的城市中心發展,而不讓市民畫餅充饑。
編輯:筱攸
圖片: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