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大家印象的黑洞,就是黑咕隆咚一窟窿,從星際穿越以后,黑洞才有了一個確定的藝術形象。而真實黑洞照片出來以后,竟然跟電影中差不多。對此諾蘭表示,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喝咖啡的時間用在思考上。
鑒于諾蘭實拍狂魔的特性,要不是星際穿越拍的早,他高低得帶著團隊跑黑洞邊上拍。黑洞相關的內容,咱們這些整天住在網上的網友們,肯定是見怪不怪了,但是這個世界有善就有惡,有黑就有白,黑洞有了肯定也有白洞。
其實大家也覺察到了,相比于黑洞作為各種電影,小說,新聞甚至是營銷號的常客,白洞幾乎沒有名氣。好不容易提到一回,也是跟黑洞做對比。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黑洞不僅已經被發現,甚至都到了快能被人造的地步,而白洞始終停留在人編都還編不利索的程度。
雖然說通過黑洞視界以后,咱們唯一知道的是,人類對那什么都不知道。但黑洞很多參數特征都已經被咱們摸清楚了,實拍的照片都高達兩張,比我手機里的自拍還多。
相比經常出現在世界級的科學大會上的黑洞,白洞出現最多的地方,就是過年回家,親戚朋友們的吹牛大會。他基本是在黑洞被提出的基礎上瞎想出來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它存在,所以今天關于白洞的內容,純粹是我干過嘴癮。
白洞作為黑洞的反義詞,很直觀讓人想到,黑洞是哐哐吃,白洞就是哇哇吐,任何靠近黑洞的物體,都會被他強大的引力吸引。越過黑洞視界以后,外界就再也探測不到了。
白洞的出現就是解釋了黑洞吸收的物質哪里去了的問題。
在這個解釋中,通過黑洞的物質,經過蟲洞從白洞噴出。另一個解釋是,白洞就是黑洞的一種反演,黑洞吞噬掉物體,最終會有一天,以相同的方式再噴射出來。這種說法就是白洞是黑洞演化到一定階段以后,時間反演的結果,這個聽起來就純扯淡了,時間反演還分區呢?
不過倒也不是不可能,時間在廣義相對論里本就是不均勻的,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獨立的時間,黑洞白洞這種特立獨行的天體,時間倒著過也有可能啊。
單從黑洞上來說,所有進入視界的物體就再也出不來了,導致黑洞無法被直接觀測,看上去就是黑色一片而得名。但實際上霍金說過,黑洞是會不斷蒸發的,叫灰洞更準確。這種情況下黑洞因為蒸發而損失質量,而小黑洞向外輻射能量速度會加快。這種情況,是不是就可以認為形成白洞了呢?
黑洞很可能并不需要另外一個出口來釋放掉自己吸收的物質。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好像一些微生物只有一個口,在我們看來,你總不能光吃不排吧?至少還得長個洞,但其實人家炫完飯,消化完事,嘴巴直接變成皮燕子,所以你再預測這個蟲子肯定還有個未被發現的皮燕子就顯得可笑了。
而至于蟲洞,這個倒是比白洞更加可信一點,說到這里,我就要考考你了,蟲洞還有個名字是怎樣叫的?不會吧。我教你:記著,這個名字應該記得,蟲洞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羅森橋。
對于蟲洞有兩個說法。
一是連接同一時空的不同點,可以快速躍過幾百萬光年的距離。
第二種就是平行宇宙的連接口,平行宇宙是最近幾年科幻電影的熱門主題,最初是為了解釋量子力學的一些不確定性現象而提出的,不過我個人愚見,量子力學的復雜是為了提出一個更復雜的理論來解釋一個更復雜的現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