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的崇山峻嶺間,流傳著一句老話:“苗家有三絕,趕尸、放蠱、落花洞女。”而其中最令人脊背發涼的,莫過于那神秘的“巫蠱之術”。
清朝《永綏廳志》里記載:“苗人善蠱,其術詭秘,或言以蟲蛇為媒,可致人病亡。”就連沈從文在《湘行散記》中也提到過,當地人談起“蠱婆”時總會壓低聲音,仿佛怕驚動了什么。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湘西苗寨若有人被指為“草蠱婆”,全村人會把她綁在烈日下暴曬三天,基本沒人能活下來。官府也不管,導致無數無辜女性慘死,沈從文文章里提過這習俗……
2018年,張家界某苗寨的導游小楊帶團時,游客總愛追問:“現在還有會放蠱的人嗎?”小楊總是笑著搖頭:“阿婆們說,解放后破四舊,早沒人敢碰這些了。”可每當夜幕降臨,寨子里的老人還是會悄悄在門楣掛上菖蒲,傳說這是防蠱的秘方。
要揭開巫蠱的面紗,得從兩千年前的《漢書》說起。書中記載,漢武帝征討西南夷時,軍中突發怪病,“士卒腹大如鼓,七竅流血”,隨軍巫師斷言是中了“盤瓠之蠱”。
考古學家在湘西出土的戰國青銅器上,確實發現了大量蜈蚣、毒蛇的紋樣,印證了當地悠久的毒蟲崇拜傳統。
某大學教授團隊在2015年的田野調查中發現,鳳凰縣某些村寨至今保留著“養藥”習俗。
80歲的龍阿婆演示了祖傳的“防蠱藥”:將七種毒蟲曬干研磨,混入米酒封存三年。“這不是害人的蠱,是救命的藥!”她顫巍巍地解釋。學者們化驗發現,這些“蠱藥”含有抗凝血酶成分,竟與現代蛇毒血清原理相似。
紀錄片攝制組帶著法醫團隊深入苗疆。
他們在傳說中的“蠱鄉”吉首市河溪鎮,采集了17種民間所謂的“蠱蟲”。令人震驚的是,67%的樣本體內檢測出河豚毒素、箭毒蛙堿等劇毒物質。
節目中說:“古人可能無意中發現,某些毒蟲混合后會產生神經毒素,這或許就是‘蠱毒’的科學原型。”
心理學家也有重大發現。
湘雅醫院精神科對30位自稱“中蠱”的患者進行腦部掃描,發現他們前額葉皮層異常活躍,這正是產生強烈心理暗示的區域。主任醫師王建國比喻:“就像有人告訴你被詛咒了,這種恐懼本身就能引發軀體癥狀。”
在懷化市侗族村寨,問起巫蠱就像觸動了某個開關。
50歲的村支書老吳抽著旱煙,半晌才說:“早些年有外地人來收‘蠱術秘籍’,出價十萬。寨里老人連夜把祖傳的醫藥書都燒了。”這種集體沉默,或許源于1958年的“破巫運動”。當時政府將蠱術定性為封建迷信,許多掌握傳統醫藥的“蠱婆”被批斗,導致大量秘方失傳。
民俗學者張青在《巫蠱與現代性》一書中寫道:“現在的沉默是種文化自衛。當抖音上出現穿著苗裝表演‘下蠱’的網紅時,真正的傳承者只能更深地隱藏。”2023年鳳凰縣政府工作人員透露,他們正在整理申報“巫蠱醫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卻屢遭村寨拒絕:“他們怕又被貼上迷信標簽。”
在古丈縣默戎苗寨,32歲的返鄉碩士另辟蹊徑。她將奶奶傳下的驅蟲藥方改良成天然蚊香,包裝上印著“非遺古法配方”,年銷售額突破百萬。“我們要撕掉‘巫蠱’的恐怖標簽,讓古老智慧造福現代人。”她的話在直播間里引來數萬點贊。
與此同時,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團隊有了驚人發現。
他們在研究湘西“情蠱”傳說中的斷腸草時,分離出某種可抑制癌細胞的生物堿。項目負責人感慨:“這些被污名化的‘巫術’,可能是座未被開發的醫藥寶庫。”
不過,有人將它們作為正當使用,也有人想靠它實現“暴富夢”,于是打著“巫蠱”的噱頭,到處行騙。
2024年3月,一名鳳凰縣吉信轄區的男子,便假扮成“大師”,謊稱自己可以種“情蠱”,而且還有不少人相信,他收費之后表示可以幫助客戶挽回感情,這些人甘愿付費。
男子靠這種詐騙手段,斂財數萬元。該男子被抓之后,對自己的行為供認不諱,他表示,他謊稱能種情蠱,能夠讓另一半對他們死心塌地,不少是感情婚姻遇到危機了,想找他幫忙,當然也有人是心術不正,想靠這種方法達到自己的不法目的。
有二十多個人受騙,涉案金額達到數萬元。
其實這也不是個例,像這名男子一樣,打著巫蠱噱頭行騙的大有人在,有些甚至都不是湘西當地人,用假身份行騙,也有不少人上當。
其實關于湘西巫蠱,大部分都是從影視作品上了解的,至于其表象背后的真面目,卻很少有人清楚。
而影視作品往往又會夸大其詞,搞得很多人對這項神秘的湘西秘術特別感興趣。
當夜幕再次籠罩鳳凰古城,沱江邊的酒吧傳出改編苗歌:“莫問蠱婆何處尋,毒蟲化藥濟世人。”河對岸的吊腳樓里,94歲的田阿婆正在教孫女辨認藥草。
月光灑在祖孫倆身上,仿佛給千年傳說鍍上了新的注解,或許巫蠱從未消失,它只是脫下了神秘外衣,以另一種方式活在湘西的晨霧與暮靄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