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記者 李如意
京蔚高速開通,北京打通了“西大門”,寶藏縣城張家口蔚縣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今年以來到蔚縣旅游的北京游客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唐綠釉貼花塔形蓮座陶罐。
蔚縣位于張家口市西南部,歷史上仰韶文化、紅山文化和河套文化在此匯聚,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此沖突交融,這里被稱為中華文明“三岔口”。“小而美”的蔚州博物館擁有一萬多件館藏文物,是全國縣級博物館中佼佼者。走進蔚州博物館基本陳列“代蔚長歌”展,猶如置身于歷史長河中,一件件珍貴文物成為追溯歷史文化的獨特密碼。這些文物成為展示蔚縣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蔚州博物館占地面積50畝,建筑面積13000平方米,展覽面積6000平方米,整體結構為方形建筑,側面為雷紋形狀,雷紋是中國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裝飾紋樣之一。博物館入口處,一面大大的紅墻上如刻刀刻出來的“蔚”字,鮮艷奪目。
第一展廳名為“文明沃土”,可以看到蔚縣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遺跡及出土文物。深曲腹彩陶盆是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典型文物。
同期還出土了屬紅山文化的圓底雙耳彩陶罐和屬河套文化的直口三足灰陶鬲。蔚州博物館館長王艷萍介紹,這說明蔚縣壺流河一帶是當時中原仰韶文化、東北紅山文化、西北河套文化相互交流的通道,也是中華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地區之一。正如考古泰斗蘇秉琦先生所說,蔚縣是中華文明的“三岔口”,中華文化的重要根脈在這里生生不息。
蔚州博物館是國內少有的沒有時代缺環的博物館,其中反映盛唐文化的文物同樣獨具特點。
綠釉貼花塔形蓮花座陶罐1982年出土于蔚縣黃梅鄉榆澗村,為盛唐時期文物。整件器物造型婀娜,曲線流暢,奔獸圖案具有典型西域文化特征,即是唐代陶器的精美代表文物,也是這一時期中西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實物例證。
新石器時代深曲腹彩陶盆(復制品)。北京日報記者 鄧偉攝
為什么這里沒有時代缺環?王艷萍解釋說,蔚縣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蔚縣南部是太行八陘之一的飛狐陘,過此可到達中原,西部連接山西,北部直通草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人類活動非常頻繁,“這就造就了大量的歷史文物古跡和地下文物”。三面環山的地型又給蔚縣營造出相對封閉的環境,更容易保留一些文化遺址。
王艷萍向記者介紹,蔚縣文物資源豐富,經常在建設過程中就發現珍貴文物。1991年7月,蔚縣北街電力局工地發現元代窖藏,一批封存在白釉大口瓷罐中的珍寶得以出土。這批以銀器為主的窖藏文物,比如葵口鏨花銀盤、心字款素面銀盤、二十四曲菊瓣鎏金花心銀碗等,類型多樣、工藝精美、造型獨特、質地精良,體現了高超的制作技藝。她說:“這樣的事例很多,博物館很多文物精品是在基建當中發現出土,有工人、農民等主動將發現的文物上繳到博物館。”
來源:北京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