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杭州梁先生4月份買了一箱可樂,45元一箱,喝到20多罐時發現一罐是空的。梁先生聯系了可樂公司,公司的處理方案讓他非常意外。
“當時喝著喝著突然有一罐可樂是空的,整箱就一罐空的。后來我就聯系了可樂公司。”梁先生說,沒想到可樂公司給出的初步賠償方案是兩箱。
“剛開始他們跟我說賠償兩箱可樂。后來又說再加兩箱,總共四箱。”梁先生說,讓他沒想到的是,第二天可樂公司的人就把四箱可樂送來了,還另外給了600元現金。梁先生說,他并不在乎這個賠償金額,但覺得可樂公司處理得有些不當,讓人擔心食品安全。
“最主要是讓人感覺到不安全,以后還敢喝這個牌子的嗎?如果喝壞了怎么辦?”梁先生說,他把賠償金捐給了慈善機構,不想讓可樂公司覺得自己損失太大,也不想讓可樂公司覺得自己處理得好,就可以隨便對待消費者。
針對此事,眾多網友迅速圍觀,議論紛紛。
有網友指出,本人曾經在可樂廠干過,這是可樂廠的標準處理方式。出現這種空罐售出情況是極少的,所以都是按照消保法上限協商處理。出現這種情況大概就是灌注機傳感器錯誤了沒有灌裝,后段稱重環節也沒檢測到是空罐。因為整個環節基本都是自動線,才說出現這種情況很難。
有網友發帖,賠了4件可樂+600塊,比退一賠十多多了吧。機器灌裝卡了一下,有個空瓶很正常,跟食品安全有啥關系?
有網友評論,這個賠的標準已經很高了。但是如果這個可樂真的是空罐的,我覺得這個罐子拿出去拍賣,可能不止這個錢哦。
有網友感慨,本來就是流水線生產,機器總有故障率,上千個噴頭在365天當中壞了那么一次兩次沒灌注,然后按過期食品賠付標準給你賠付,還要想干什么。
現在的可樂生產基本上都已經是全自動生產線,一條生產線3個人24小時出3萬多箱飲料,但只要是機器就會出現故障,出現空瓶大概就是灌注機傳感器錯誤了沒有灌裝,后段稱重環節也沒檢測到是空罐,并不會造成任何的食品安全。
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