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5月25日訊(記者 肖良華)今年3月和5月,吉林化纖(000420.SZ)兩次提高碳纖維產品售價,跌跌不休的碳纖維行業似乎看到了曙光。“從3月開始,市場逐漸回暖,訂單不斷增加,生產跟不上,公司行政人員分批下車間協助生產。”吉林化纖證券部工作人員近日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無人機、人形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碳纖維行業新的應用,今年以來全面開花,公司訂單同比增加了15%。”預浸布及碳纖維制品生產企業德州卡本梵博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光濤同樣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下游應用于無人機和風電的碳纖維產品價格漲幅較為明顯。
不過,中復神鷹(688295.SH)、中簡科技(300777.SZ)等企業并未跟隨提價,說明碳纖維下游只是部分回暖。百川盈孚數據顯示,5月中旬,國內碳纖維市場均價為83.75元/千克,較年初基本持平。
業內資深人士鄒建華表示,目前行業整體供應過剩的局面仍未改變,中國碳纖維企業一方面要繼續產業升級,提升高端產品占比,另一方面需要開拓更多新的應用場景,擴大產品需求空間。
部分產品需求回暖
碳纖維被稱為材料領域的“黑色黃金”,比重不到鋼的 1/4,而抗拉強度卻是鋼的 7-9 倍,同時還具有輕質、高強度、高彈性模量、耐高低溫、耐腐蝕、疲勞等優異特性,通常與樹脂、金屬、陶瓷等復合后形成碳纖維復合材料。隨著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的崛起,碳纖維在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領域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
有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吉林化纖濕法3K碳纖維在無人機結構件市場占比較高,因此產品從3月開始供不應求,出現“爆單”的情況。
3月,吉林化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碳纖維產品進行了價格調整,除1K碳絲外其他品種均漲價,且幅度較大;5月,因需求端變化,公司向客戶下發調價函,對濕法3K碳纖維各牌號產品每噸價格上調10000元。
吉林化纖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市場需求在往好的方向發展。成本方面,吉林省碳纖維產業鏈相對完整,公司產品具備成本優勢,市場競爭力較強。
除了無人機,更多的應用場景正在出現。劉光濤表示,在航空航天領域,碳纖維可以減重70%,在這一領域,碳纖維對其他材料的替代正在加速進行。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機械設備等對碳纖維結構件的需求同樣開始增加。“現在是不缺訂單缺工人,行業高素質生產人員時薪50元都招不到人。”
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劉高君近日表示,未來的10年到20年,低空經濟有望迎來2萬億美元的市場。碳纖維將成為該行業核心部件的原料,輕質碳纖維可以有效提升無人機使用的性價比。
百川盈孚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突破75GW,累計裝機容量突破450GW,風電葉片對碳纖維的需求占比升至37.96%,同比增幅顯著,龍頭企業T700級碳纖維已在百米級風電葉片中實現規模化應用;戰略性新興領域需求蓄勢待發,其中,民用航空領域需求占比為7%,民用航空級碳纖維用量同比增長40%,低空經濟與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物流無人機等也成為新的應用增長點。
不過,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吉林化纖2024年碳纖維業務毛利為-26.74%,產品提價后,毛利情況仍難言樂觀。公司表示,濕法3k碳纖維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較低,對公司業績影響有限。目前公司主營產品為粘膠纖維,是主要收入來源。
產能過剩仍待扭轉
從行業整體來看,看上去“全面開花”的下游應用仍難以消化碳纖維行業當前龐大的產能。
百川盈孚數據顯示,2019-2023年是中國碳纖維產能的爆發期,五年內產能翻了近五倍;2024年,行業進入冷靜期,產能增速減緩,但仍然新增產能15300噸,同比增長12.73%。
截至2024年底,國內碳纖維年產能達135500噸;2024年碳纖維表觀消費量為60300噸,相比2023年下降5.41%。我國碳纖維行業表觀消費量近兩年連續下降,但今年跌幅有所放緩。
財聯社記者梳理資料發現,今年國內仍有多個碳纖維項目在建。其中,上海石化(600688.SH)今年1月宣布,計劃投資31.96億元,在上海建設6萬噸/年大絲束原絲項目,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建設3萬噸/年大絲束碳纖維項目,項目建設期為3年。公司此前已建成2.4萬噸/年48K原絲、6000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產能。
此外,中復神鷹在江蘇連云港的年產3萬噸碳纖維項目正在建設中,一期項目今年或將具備投產能力;吉林碳谷(836077.BJ)年產15萬噸原絲項目仍在推進。
產能持續攀升的背景下,相關企業盈利情況承壓。中復神鷹碳纖維營收占比超過99%,近年來毛利率呈現下滑態勢,2022年到2024年,公司該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7.85%、30.21%和13.59%。
中簡科技和光威復材(300699.SZ)有部分產品應用于軍工,毛利率也相對較高,但也存在下降趨勢。具體來看,2022年到2024年,中簡科技碳纖維業務毛利率分別為76.06%、67.26%和64%;光威復材碳纖維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6.31%、61.85%和58.37%。
中復神鷹碳纖維產品主要是小絲束,多用于民用領域。財聯社記者以投資者名義咨詢,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碳纖維產品下游應用跟吉林化纖有所區別,產品暫時沒有提價,未來價格會根據市場情況有所調整。
中簡科技證券部工作人員沒有透露產品價格變動情況,僅表示公司產品需求旺盛,后續會開拓無人機方面的應用合作。
如何破局?
整體產能過剩之下,尋求差異化發展、推動碳纖維在高端裝備領域實現更廣泛應用,成為行業頭部企業當前的發力點。
值得注意的是,碳纖維高端產品進口替代空間巨大,航空航天用碳纖維國產化率仍不足30%。行業內多家企業均表示要向高端化加速邁進。
光威復材方面表示,公司當前積極開發工業應用產品,拓展民用市場。去年底,公司全資子公司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深入推進碳纖維在國產船舶領域中的應用。
中復神鷹2024年底在答復投資者時表示,目前公司持續加快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拓展,完成了干噴濕紡M55J級、M60J級高模碳纖維產品工程化制備技術開發,并開展在衛星等結構件上的應用驗證;持續推廣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在EVTOL、低空貨運無人機、低空載人飛行器等低空場景的應用驗證評價,并已經與國內數家知名飛行汽車(飛行器)的研制生產單位進行測試評價與試驗。
今年4月,中簡科技在接待機構調研時表示,隨著多個應用場景的研制與定型進度,客戶對于新一代碳纖維的需求更大,2025年,預計公司新一代產品ZT9H的需求量將明顯增加,公司正與客戶就2025年新合同條款展開磋商。
近期,鄒建華正在幾個碳纖維應用企業集中調研。“對行業還是有一些憂慮的,一方面要避免重復建設,尤其是低端產能的盲目上馬;另一方面要努力開拓盡可能多的高端應用場景,從需求上打開空間。”他說。
(財聯社記者 肖良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