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生活了幾年,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這里,幾乎很少見到所謂的“暴走團”。
早幾年在網上看到北方很多城市,特別是一些中小城市,流行起了“暴走團”。一大群退休老人穿著統一的馬甲,手里拎著熒光棒,晚上在廣場上成群結隊地快走、喊口號,隊伍整齊劃一,氣勢還挺足。剛開始看著覺得挺熱鬧的,可后來也慢慢引發了不少爭議,比如吵到別人休息、占道影響交通等等。
可是,在廣東,我幾乎沒見過這樣的場景。尤其是我住的城市,哪怕是夏天的晚上、公園最熱鬧的時間段,老年人也多是三三兩兩地坐著聊聊天、下棋、散步,或者就圍著公園里那點健身器材慢慢活動活動。你很難看到幾十個人扎堆一起暴走的場景,更別提喊口號了。
這事我起初也挺納悶的,后來時間一長,漸漸明白了,這背后,其實跟廣東人的性格、生活習慣,還有整個文化氛圍,都有很大的關系。
廣東人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講規矩”。不管是吃飯、待客,還是做生意,他們總是顯得很有分寸。去人家家里吃飯,菜不是端上來就動筷子,而是主人一句“大家請”,然后大家才開始吃。而且他們講究不浪費,不搶、不搶先,安安靜靜地吃完。做生意也是,彼此講誠信,講和氣生財,很少看到吵吵鬧鬧砍價的情形。
這股子規矩勁兒,也體現在他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比如說,他們不太喜歡扎堆湊熱鬧,哪怕是朋友之間聚會,也是兩三個坐下來喝茶聊天,很少見十幾個人一塊兒的那種。哪怕是廣場舞,也常常是靜悄悄地跳,聲音不大,有時候放的都是粵劇或者輕音樂,跳一會就散了。
再就是廣東人性格普遍比較內斂。他們不像有些地方的人喜歡搞集體活動、成立各種“協會”、“戰隊”的。他們更喜歡安靜、獨立的生活,重視“自家小日子”。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廣東人到了退休年紀,不是想著怎么組織個什么活動,而是想著怎么把生活安排得更舒服些,比如去附近的茶樓喝個早茶,買點菜,回家給兒孫煲個靚湯,這些對他們來說比在廣場暴走一兩個小時來得更有意義。
說起早茶,那也是廣東老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大早,茶樓里就坐滿了人。老人們邊喝茶,邊聊天,有時候還帶著孫子孫女一起。點上一籠蝦餃、一份腸粉,再來一壺普洱茶,慢悠悠地吃上一個小時,那種閑適安穩的感覺,是外地人很難體會的。
還有一個現實因素也不能忽略,就是南方的天氣。廣東夏天是真的熱,而且濕氣大。你要是在戶外一走就是一兩個小時,全身衣服濕透,那可不是小事。廣東人很講究養生,他們普遍認為,大汗淋漓之后吹風,最容易受涼,容易感冒、傷身。所以他們寧愿在陰涼處坐一會,或者在傍晚風稍涼一點的時候去公園走走,也不會大張旗鼓地暴走。
我認識的幾個廣東老人,平時生活節奏很規律,早上早茶,中午午休,下午買菜做飯,晚上去公園散步一下,然后就早早回家。他們覺得,這樣的生活才叫安穩、舒心。有的老人還帶孫子、接送上學,有時候還下樓和鄰居擺龍門陣(就是聊天的意思),一晃一天就過去了。他們從來沒想過要去加入什么“暴走團”,甚至聽了都覺得好笑:“走那么快干嘛?散步嘛,輕松點才好。”
而且,廣東的治安一向不錯,鄰里之間也和氣,年輕人工作節奏快,但老人們的生活卻特別穩定。你說他們沒有“暴走團”,其實正是因為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有了別的、更加貼近生活的休閑方式。他們的娛樂不是靠“陣仗大”來湊熱鬧,而是靠“細水長流”來安度晚年。
說到底,廣東人這種“守規矩、重生活”的習慣,其實是一種文化底蘊的體現。他們知道什么叫分寸,什么叫適可而止。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追求一個“穩”字。他們不盲從,不跟風,也不愿意被裹挾在一些形式主義的熱鬧之中。
當然,也不是說別的地方的“暴走團”不好,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慣和氛圍。只是說,廣東這邊的老人,選擇了一種更貼近自己節奏的生活方式——靜靜地過日子,平平淡淡就是福。
那么問題來了:您身邊的老人更喜歡哪種晚年生活?是熱熱鬧鬧扎堆暴走,還是三五好友喝茶散步?歡迎在評論區說說您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