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防糖尿病、減重需要“管住嘴邁開腿”,其實它的作用遠不止如此。“管住嘴邁開腿”還可以預防癡呆,即使自身攜帶癡呆高風險基因,仍可顯著延長認知健康壽命4~5年。這是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阿爾茨海默病與癡呆》上的一項研究結果。
健康生活方式能“打敗”遺傳因素
作為阿爾茨海默病最主要、最難解的遺傳風險因子,載脂蛋白E(APOE基因)的兩種不同亞型(APOEε4等位基因、APOEε2等位基因)一直備受學術界關注。研究發現,我國超過10%的老年人攜帶有APOEε4等位基因。這部分人發生認知障礙的風險比普通人群高出23%,且這種改變從中年時期就已發生。而APOEε2等位基因的攜帶者則不易被失智和死亡所威脅,研究人員推測這一基因或通過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間接保護了認知功能。
雖然基因給每個人的認知健康上了不同的保險,但生活方式卻是決定“保險是否生效”的開關。研究人員解釋,即使攜帶APOEε4等位基因,擁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仍能大幅延緩認知衰退;而APOEε2等位基因攜帶者若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優勢也會被抵消。研究團隊對我國6000余名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開展了長達15年的追蹤隨訪。
此前,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項由英國研究人員開展的回顧性隊列研究就提示,如果一個人有癡呆的遺傳風險,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大幅降低這種風險。
慢性病和不良生活方式是癡呆危險因素
那么,是哪些原因導致了癡呆的發生?一項對20余萬人進行的英國研究表明,心臟代謝性疾病罹患種類多,比有癡呆遺傳高風險者癡呆發生風險更高。研究顯示,糖尿病、腦卒中或心梗,一個人沾染這些病的種類越多,癡呆風險越高。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和青島市市立醫院研究人員聯合發表的一項研究提示,與老年時發生高血壓者相比,中年發生高血壓者更易出現認知功能障礙。
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得冠心病尤其在45歲前,會增加癡呆、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罹患風險。
一些壞習慣也會讓人不知不覺變傻。《美國醫學會雜志》發表的一項基于英國生物樣本庫的研究發現,對于老年人來說,久坐行為還會增加癡呆風險,且靜坐時間越長,癡呆風險越高。
堅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保護認知功能
如何預防癡呆?文章開頭提到的研究結果發現,堅持以下5種常見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僅可以顯著延長壽命,還能有效推遲認知障礙的進程,實現延長“認知健康壽命年”。
其一,不吸煙或戒煙超過10年,避免煙草中有害物質對神經及血管的長期慢性損傷。其二,不飲酒或戒酒超過10年,避免酒精對認知造成損傷。其三,多樣化飲食,每日攝入至少5類12種食物,如全谷物、新鮮蔬菜、水果、魚肉、堅果、豆類等,尤其注重食用不飽和脂肪酸和膳食纖維。其四,規律體力活動,每天進行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如快走、跳廣場舞、打太極拳。其五,積極進行認知社交,每周至少2次閱讀、下棋、聚會或參加社區有組織的活動,刺激大腦思考,激活大腦神經連接。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研究人員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隨訪十年的中國多中心前瞻性隊列研究也表明,老年人如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延緩記憶力下降,即使有遺傳風險的老年人。研究觀察的6個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積極社交(如參加會議或聚會、拜訪朋友或親戚、旅行和網上聊天,每周≥2次)、積極參與認知活動(如寫作、閱讀、打牌、打麻將或其他游戲,每周≥2次)、從不吸煙或已戒煙3年以上、從不飲酒。10年隨訪期間,與僅有0~1個健康生活方式的老年人相比,有4~6個健康生活方式的老年人記憶力下降速度明顯變慢。
轉載請注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