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8歲那年臘月,我和父親騎著自行車去縣城趕集。
街道本就狹窄,來往置辦年貨的人更是把路堵得水泄不通。
穿過一條巷子的時候,迎面走來兩個騎著摩托車的社會青年。
我的自行車上有很多貨物,而他們的摩托車上沒有,按道理他們應該要讓一下我。
可當我推著車準備往里走的時候,他們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還把油門踩得更響了。
少年血氣“噌”地沖上頭頂,我攥緊車把的手青筋暴起,在巷子口和他們對罵起來。
我心里想著,今天你不讓我過去,你們也休想出來,誓要和他們剛下去。
剛買完年貨趕過來的父親看到這劍拔弩張的一幕,忙把我拉住了。
他默默挪開路邊的籮筐,給摩托讓出通道。
那兩人揚長而去時,還惡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看著他們囂張離去的背影,我憤憤不平:“不就是兩個刺頭嗎,怕什么?”
父親卻平靜地說:“這不是怕不怕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必要的問題。你沒看到領頭的那個男青年剃著陰陽頭,臉上還有一條四五厘米長的疤。你覺得什么樣的人會在臉上留下這么大一個疤?你覺得跟他們斗下去我們這個年能過得安生嗎?”
我若有所悟。
他補充說:出門在外永遠不要爭那口閑氣,因為你不知道你的對手是人還是鬼。
那些紋著戾氣的傷疤,往往連著無底的深淵。
后來才懂,父親教我讓的不是路,而是災禍。
02
之所以提起這件往事,是因為我看到最近發生的一樁慘案。
5月16日,四川內江城區,早上八點多,正值工作日早高峰時分。
59歲的老漢隆某,將一輛小汽車停在了錦繡巷楊某理發店門前的一個空位上。
老板楊某立馬跑過來,說這樣會影響他店里做生意,要他開走。
可是隆老漢不聽,雙方就這樣爭吵起來。
推搡過程中,氣頭上的楊某突然起身,從店里抽出一把水果刀,咔一聲朝隆某刺去。
隆某就這樣倒在血泊中,停止了心跳,失控的楊某也在行兇之后,被警察當場控制。
在一個普通到不能普通的工作日,因為停車這樣一件瑣碎到不值一提的小事,釀成了一樁慘絕人寰的悲劇。
死的死、蹲牢的蹲牢,兩個家庭就此坍塌瓦解。
多么不值得。
有人說,但凡他們中有一人能謙讓一點點,服軟一點點,也不會有悲劇的發生。
但生活沒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結果。
心眼太小,氣性太大的兩人,不服輸的蠻勁剛好“寸”到了一塊。
讓事情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原本司空見慣的小摩擦演化成令他們無限悔恨的血光之災。
看到這個案件,我又想起當年父親和我說的話。
他用一生的閱歷和經驗告訴我:行走江湖,說話一定要軟,身段一定得低。
不和光腳的比狠,不跟爛人比惡,不和瘋子糾纏,這不是寬容別人,而是在保護自己。
03
汽車自媒體博主@袁啟聰講過自己的一次真實遭遇。
某年過年期間,他開車在路口等紅燈。
這時,有輛出租車橫在他前方上下客,這是十分危險的行為。
他出于好心鳴了兩聲喇叭提醒,卻被司機當作是一種挑釁。
接下來,這位司機做出各種逼停、急剎的危險操作影響他駕駛。
他搖下車窗與對方理論,全程沒有說任何一句臟話,可司機反而變本加厲,對他比出侮辱性手勢,還大爆粗口。
最后,在開“斗氣車”的過程中,出租車司機一個沒注意,將袁啟聰的車撞出一塊凹陷。
因為兩輛車都沒有行車記錄儀,交警來之后,該司機還惡人先告狀,稱自己沒有責任。
面對如此胡攪蠻纏的人,袁啟聰強按下怒火,拿出手機拍攝的現場照片,自證清白。
他給了出租車司機兩個方案,要么承認錯誤走保險,要么就交給警察調查。
最后,出租車司機選擇走保險,承認自己全責。
事情本該就此告一段落,但接下來的事情的發展才是我想跟你講的重點。
在袁啟聰和這個出租車司機理論的過程中,他發現司機的情緒很差,像是隨時都可能爆炸的氣球。
所以處理完車禍之后,他本著息事寧人的態度,對出租車司機說了幾句好話,還按照廣東習俗給了出租車司機一個新年紅包。
等他再回到車上后,卻發現那位出租車司機在抹眼淚。
過了一會,他竟主動走到袁啟聰車旁,向他道歉,并坦白了事情的緣由。
原來,這個司機最近遭遇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加上收入拮據,經濟壓力特別大。
為了發泄情緒,在此之前他已經開著車故意去找人吵架,制造了三四起交通事故。
更可怕的的是,他還隨身帶了一把剪刀,想著一旦和人糾纏起來,就套在拳頭上當武器。
盡管司機承諾不會做傻事,還沒有被逼到這一步,但這番話還是把袁啟聰嚇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他在和出租車司機發生矛盾的時候,得理不饒人,不斷地跟他對抗,誰能保證這把剪刀不會刺向自己?
那個拿起水果刀的楊某,和這個隨身攜帶剪刀的落魄司機,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人。
他們并非窮兇極惡的“黑社會”,也不是徹頭徹尾的“歹徒”。
跟他們發生摩擦,互不相讓,你以為頂多是打個嘴戰,卻無法預料,在情緒裹挾之下,他們會跟你玩命。
匹夫之怒,血濺五步。
你的生命很珍貴,你的生活很美好,又何必去激怒他,讓血濺到自己身上。
這幾年,太多人過得不容易,他們情緒敏感,一點小事就容易爆炸。
你設想的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吵一架,最后不歡而散,而對方可就不一定了。
所以,當我們無法預料到事情的結局時,即便處在占理的位置,也要學會“得饒人處且饒人”。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認慫,不代表你沒骨氣;退讓,也不意味著你好欺負。
而是拒絕用自己的損失,來為對方的胡攪蠻纏買單,是在用不糾纏的灑脫,為自己的幸福讓出一條生路。
04
劉潤老師在是非對錯的底層邏輯中,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走在人行道上,一輛卡車沖他疾馳而來,所有人都大聲呼喊:“快讓開!”
這人淡定地說:“他不能撞我,我走人行道是對的,是他違反了交通法規,出事了也是他全責。”
結果呢,這人被撞死了。
請問這是誰的過錯?
法學家認為是卡車司機的錯——他違法了。
但聰明的你應該明白,錯得更離譜的是,那個路人——他寧肯被撞死,也要證明卡車司機有錯,他的死犟才是殺死他的真兇。
這個社會有兩套法則,一套在明處,是可以用道理和法律講清楚說明白的。
另一套在暗處,它處于世態人情中的灰色地帶,是復雜的、混沌的、模糊的。
很多時候明面上的標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利弊之間的權衡取舍。
正如劉潤說的:“一件事情發生后,當你的損失更大時,一切試圖還原事實的努力,都是在讓你錯上加錯。”
與人相處,更底層的對錯邏輯是: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錯。
你跟女朋友出門,遇到流氓向你女朋友吹口哨,你抄起袖子就去跟流氓理論,口角紛爭演化成打架斗毆,在你的檔案上留下了無法抹去的污漬,誰的錯?
你的錯。
你明知道對方是條瘋狗,還跟他互咬,這不愚蠢嗎?
你去餐廳吃飯,對服務態度不滿意,非要找老板投訴,對他百般刁難,他轉身就往你的飯菜里吐了幾口痰,誰的錯?
你的錯。
你明知他過得不容易,還非要踩他兩腳,你不是自找麻煩嗎?
我們中國有很多古話,“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得饒人處且饒人”。
以前我覺得這是過時的雞湯,毫無道理。
但經歷了許多事情,再回來品味這些話的時候,我卻咂摸出了一些處世哲學。
凡事還是要有度,要給別人或者自己留一條退路,不然兔子逼急了,也會咬人。
“據理力爭”或“杠回去”固然很爽,但被人踩了一腳卻主動認錯,反倒是一種更難得的保命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