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是特朗普武德最充沛的一天。他連砍四刀,第一刀砍向了哈佛,第二刀砍向了蘋果,第三刀砍向了歐盟,第四刀砍向了國家安全委員會。
這么猛的砍法,讓我不得不懷疑他手機上是不是下載了拼多多。既然是拼多多砍法,那結果大家是知道的,看上去似乎離贏不遠了,但似乎也永遠贏不了。
當然贏不贏的,關鍵看立場。比如懟哈佛,懂王估計能笑到最后,因為哈佛很難扛得住。懂王贏了,但美國的根本卻傷到了。收割不到海外人才,美國的科技霸權就難以為繼。
還比如砍蘋果,懂王的意思是讓蘋果把富士康車間搬到美國,給紅脖子們創(chuàng)造很多擰螺絲的機會。但實話實說,這個可能性不大。
如果只把組裝業(yè)務搬回美國,蘋果手機至少得漲價25%。我估計特朗普也知道這個情況,所以他才威脅給蘋果加稅25%。如果加20%,蘋果一算還是不遷回來劃算。
表面上看,遷回美國的生產成本,跟加征關稅后差不多,但還有隱性成本。第一,漲價之后銷量就下來了;第二,遷出中國,還可能受到中國的制裁。
問題是如果遷回美國,依照特朗普的性格,一定會得寸進尺、乘勝追擊,要求蘋果把上下游也得遷回來,不然依然加稅,到時候蘋果的價格翻一番都打不住,競爭力必然進一步受到削弱。
我估計蘋果的套路肯定是拖延戰(zhàn)術,先扛一扛看看形勢,或者找人游說游說。實在是扛不住了,就先原則性答應,然后磨洋工,最后拖到懂王下臺。
不過這事兒對懂王來說旱澇保收,起碼他從態(tài)度上履行了讓制造業(yè)回流的承諾。同時,懂王一定會提前布局,清空蘋果股票,邁入看跌期權。一頓操作下來,幾十億到賬。
砍歐盟也得一分為二看。如果是美國和歐盟單挑,歐盟是絕對扛不住的。第一,歐盟軍事過于依賴美國,第二,歐盟在市場上也過于依賴美國。第三,歐盟領導有把柄被人攥著;第四,制度軟肋。
軍事上很簡單,從制度安排上,美國用北約攏住了歐洲,美國也在各個國家有駐軍。好處是,請了個自帶經費的保安;壞處是,很多事上得看保安臉色,很多時候還得管保安叫爸爸。
經濟上歐洲也高度依賴美國。當前的高科技體系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歐洲顯然在高科技上對美國依賴更重一些。
從市場上,歐洲也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美國是歐盟制成品出口的最大目的地。2024年歐盟對美國的出口總額高達5316億歐元,而美國從歐盟進口僅為3334億歐元,順差為1928億歐元。
這個數(shù)據(jù)特朗普非常不滿意。按照他的邏輯,憑什么你賣給我的多,我賣給你的少。這個邏輯屬于強盜邏輯,典型的既要又要。
美國既要美元充當國際貨幣,從全世界征收鑄幣稅(通過濫發(fā)貨幣),同時還不允許別人掙美元。這兩條是矛盾的,美元要想當國際貨幣,美國自己就得逆差。
美國賣貨物多,美元最終都回到了美國,別人手里都沒有外匯,都沒有了美元,美元還咋當國際貨幣?別人用啥買美國貨?
所以我們人民幣國際化,也不要太著急,甘蔗沒有兩頭甜。當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全世界都想辦法掙中國人的錢,那我們也得日常性逆差,這個現(xiàn)象叫特里芬悖論(難題)。
特朗普可不管這個,非要搞所謂的貿易平衡,其實就是找個借口挨個放血。真要平衡了,那美國必須放棄美元霸權,到時候美國又有人不干了。
所以美國重振制造業(yè)和維持美元霸權地位是矛盾的。一方面,搞金融多掙錢啊,誰還干又苦又累風險又大的制造業(yè);另一方面,你搞制造業(yè)了,且資源豐富,自己經濟閉環(huán)了,大家拿什么掙美元?
如果特朗普執(zhí)意把全世界的美元都掙回來,那美國的物價要上天了,美元自己先崩為敬。所以美國全世界買買買,把美元花出去其實也是把美元從美國這池子里放出去,平抑國內通脹。
單論美歐之間的貿易戰(zhàn),肯定也是一場互相傷害。美歐之間的貿易基本上是互補的。美國有高科技,有農產品,有軍火,有石油天然氣;歐盟有奢侈品,還有汽車、機械設備、化工產品、醫(yī)療器械等。
剛才說了,美歐單挑歐盟肯定輸,因為美帝僅僅通過高科技就可以卡死歐盟。當然,歐盟要是有骨氣,也可以跟美國同歸于盡,歐盟也是可以做到的。
很簡單,最先進的光刻機,中國造不出來,美國實際上也造不出來(華為已經可以生產5納米芯片了)。歐盟真要是卡美帝,美帝也能卡死,但是歐盟不敢。
從棱鏡門我們就知道,歐洲領導人都被美國監(jiān)視得死死的,很多歐盟領導人要么是裸官,要么有雙重國籍,他們很多人從內心就是美國的仆從。
歐盟自身也有很大問題,一是決策機制太低效,27個成員,常常各懷鬼胎,以至于歐盟成了一群烏合之眾。還有歐洲的稅高,導致精英流失到了海外。
歐盟很難斗得過美國,但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一個決定性的變量——中國。如果歐盟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能夠擺脫陳舊思維的羈絆,能夠擺脫民粹的束縛,能選擇跟中國聯(lián)手,那還能分一瓶鷹醬,老干媽工藝的。
因為中國已經在貿易戰(zhàn)上獲勝,美國科技和貿易上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早已經破滅。而印巴沖突中,殲一歐(1O)C,錯了,殲一零C(殲10C)的碾壓式勝利,也宣告中國軍工已經登頂。
印巴沖突中國軍工大獲全勝的時候,美帝也在旁邊搞配合,扔下三架戰(zhàn)機跟胡塞武裝握手言和,然后從紅海海域溜之大吉。
歐洲的明眼人已經認識到美帝不行了,中國的崛起是全面的,而且勢頭很猛。這可是選邊站隊的最佳時機。如果一意孤行,跟美國繼續(xù)捆綁,那歐洲根本就沒有未來。
相反,如果能跟中國走近一點,不僅可以避免被美國進一步吸血,說不定能夠戰(zhàn)勝鷹醬,弄一瓶老干媽牌的鷹醬補補,還在全球政協(xié)中座次靠前一點。
歐盟現(xiàn)在跟中國合作,手里還有漂亮的籌碼,比如光刻機和空客。雖然說華為操盤的新凱來有重大突破,但與阿斯邁爾還有較大差距,且設備調試、良品率提升都需要時間。
中國的大飛機進步很大,但產能還不行,產品線也不夠豐富,且國產民航發(fā)動機還沒有投入商用。這對歐盟來說都是機會,而且是稍縱即逝的機會。
等幾年之后,中國光刻機徹底攻克了,C919產能拉上來了,民航發(fā)動機投入商用了,歐盟那點底牌全變底褲了。這時候跟中國談,還能談個好價錢。
對歐盟來說,中國的市場是巨大的,關鍵還在迅速增長中。歐洲的奢侈品,歐洲的旅游業(yè),歐洲的農產品,歐洲的燃油汽車,還是很能有競爭力的。
中國電動汽車雖然大殺四方,但完全代替油車也不太可能。哪怕是中國燃油車只剩下30%甚至20%的市場份額,那對歐洲來說也是一塊超級大蛋糕。
中國正在重塑全球產業(yè)鏈,全球分工體系正在重塑,如果歐盟積極跟中國對接,歐洲的競爭力還是相當可以的。一旦動手晚了,讓日韓東盟搶了先,那歐盟別說鷹醬了,連鷹毛也撈不著。
歐盟如果錯過了這步棋,幾十年后可能還不如東盟。但如果歐盟選擇依靠中國跟美國堅決斗爭,那前途無可限量,甚至幾十年后能跟美國平起平坐。
聯(lián)手中國跟美國斗,其實也不要付出多大代價,幾招下來美帝自己扛不住就退兵了。比如跟中國聯(lián)手,簽訂中歐投資協(xié)定,搞一套不含美國技術的EUV光刻機。
在川建國的努力之下,中歐的確正在迅速走近。應王毅邀請,荷蘭外交大臣費爾德坎普將于5月21日至22日來華訪問。看到沒有,我們主動做思想工作。
百年變局的形勢愈發(fā)明朗了。此后一個階段,是所有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對的階段。這一次選邊站隊,直接決定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全球政協(xié)中的座次。
我對中歐關系保持謹慎樂觀,因為中歐友誼靠懂王。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一是要拱火;二是要爭取歐盟。美帝打歐盟打得越痛,我們爭取歐盟難度就越小。
因此,希望懂王的王八拳出拳再狠一些,狠狠揍歐盟這群烏合之眾,阿米利卡萬一贏了歐盟,至少這四年美帝無憂。
因此,川建國同志一定再接再厲,堅決打贏這一仗。別忘了二戰(zhàn)后要不是美國給歐洲輸血,歐洲能有現(xiàn)在?美國遇到困難,歐盟讓美帝吸一吸血,天經地義!
想象美國那38萬億美元高的債臺,懂王你沒有退路了!千千萬萬紅脖子都在等著你凱旋的消息!你必須吸歐盟,吸完歐盟吸日韓。你不吸我不吸,史密斯專員靠誰吃?
目前來看,美歐貿易大戰(zhàn)不可避免了,誰贏誰輸都挺有意思,我們師母已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