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每天都要喝茶,這是我們日常的飲食習慣。”5月20日,“國際茶日”前一天,華東師范大學麗娃河畔設下10張茶席。伊朗留學生娜菲菲的茶席金紅配色,迥異于傳統中國茶席,吸引了最多的中國茶客。
娜菲菲一邊介紹伊朗飲茶習俗,一邊熟練地泡茶,她往紅茶中加入掰開的豆蔻、藏紅花、玫瑰等,再沖入沸水,以小火慢煮5分鐘。伊朗人喝茶喜甜,娜菲菲茶席上擺著攪拌茶湯的藏紅花冰糖以及飲茶后吃的玫瑰糖。但來到中國后,娜菲菲開始學會不加佐料,“品嘗茶葉本身的味道。”
當天,2025首屆上海國際青年茶會在華東師范大學舉行。華東師范大學、安徽農業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多所高校的50余位國際留學生代表參加,他們分別來自俄羅斯、日本、伊朗、匈牙利等國家。
本次茶會創新融合“展、演、品、學”四大板塊,涵蓋非遺茶藝表演、茶樹微盆景展、唐代煎茶、新中式茶飲品鑒、有感手碟等內容。
娜菲菲展示伊朗茶藝。
祁門紅茶,又稱 “祁紅”,產于安徽等地,外形條索緊細香氣似花似果似蜜,是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一。在留學生面前,上海工匠、祁門紅茶非遺傳承人劉同意展示了傳統的“撩篩”工藝,空隙大小不同的篩子一字排開,有技巧地晃動篩子,便能分離出粗細長短不同的茶條。初步篩好的茶葉,還要經過“打袋”后,進一步細分,幾道工序重復數次,前后加工時間需要半年以上。上等祁紅制作不用機器,全靠手工,劉同意分篩茶葉的手上功夫就十分有韻律,茶葉在篩子中仿佛在跳舞。
劉同意展示了祁門紅茶“撩篩”工藝。
這是很多留學生第一次看到中國茶的制作技藝。“太有意思了,之前我只在短視頻上看到過制茶。”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就讀的烏克蘭留學生樂渝告訴記者,自己很想去聞一聞祁門紅茶的味道,她喜歡有香氣的茶,“平時我喜歡喝茉莉花茶,總的來說,各種茶我都很喜歡。”
即使不了解中國茶的留學生,在來到中國之前,也都或多或少喝過本國的茶。從中國傳到世界各地的茶葉,在當地扎根成長,醞釀出各地不同的茶文化。
在國際青年茶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分享了本國的茶文化。“在俄羅斯,喝茶不像中國這么正式,我們更多是把它當作和家人朋友相聚的一種方式。”就讀于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留學生飛鴻說,“我們很喜歡加了很多牛奶和糖的茶,并且覺得睡前喝茶能夠幫助入睡。這和中國的茶文化有很大區別,但代表著俄羅斯人的團結好客。”
世界各地留學生分享了本國茶文化。
“我很喜歡品味中國茶,中國茶味道很豐富,又香又甜,很有特點。”來自匈牙利的賀嘉志去年9月來到中國,在華東師范大學學習,他平時最喜歡喝烏龍茶,“泡10到15分鐘,味道更濃郁。”雖然來到中國只有半年多,賀嘉志已經有了中國人對茶的判斷標準,“我不喜歡茶包,我感覺那是最差的茶。”
來自日本的松本由紀在爺爺的影響下,從小喜歡中國文化。來到中國后,她專門找了老師學茶,也學習這一片綠葉中蘊含的中國文化,“通過學茶,我不僅了解到中國茶的味道,還品出了中國的哲學、美學,以及中國茶人一輩子做茶的匠心和熱情。”
來自俄羅斯的艾琳是一位中國茶的深度愛好者,為此不遠千里來到安徽農業大學茶學院讀茶學,成為中國茶的專業人士。她最初喝中國茶的時候喜歡香氣細膩的毛峰和龍井,如今,即將畢業的她“喜歡各種中國茶”,也希望用自己的所學推廣中國茶。
“中國和伊朗兩國歷史都很長,我們最早喝茶是中國商人運來的,伊朗人喝茶的歷史也有一千多年。現在泡茶、喝茶都有一套自己的禮儀。如今,伊朗人在婚禮、葬禮等重要場合都要喝茶聊天。”娜菲菲說,茶已經成為兩國之間非常重要的文化橋梁。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茶文化承載著千年的歷史積淀與人文精神。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9年11月27日,第74屆聯合國大會宣布將每年5月21日設為“國際茶日”,以贊美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促進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在種茶、采茶、制茶和飲茶。茶經由中國傳播向世界各地,成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如何將中國的茶與世界連接在一起,是我們舉辦這次國際青年茶會的目的。”華東師范大學民俗學博士張海嵐是此次茶會的策劃人之一,長期在華東師范大學面向師生開設茶文化課程,她希望通過國際青年茶會的舉辦,讓更多國際青年友人感受到中國茶的平靜優雅,了解中國文化天下大同的理念,“如果后續反響好,明年我們會聯動更多上海及外地高校參與這一活動。”
留學生在品茶。
“早在上世紀初期,華東師范大學的前身上海大夏大學文學院院長謝六逸先生就以《茶話集》系列文章與圖書,開拓現代海派茶文化的道路。他說,道生天地,天地生茶,茶中有道。以茶道洗滌世道人心,這是海派茶道的最高境界。”華東師范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研究院副院長田兆元介紹,華師大一直傳承海派茶文化傳統,培養茶文化碩士、博士專業人才,“我們努力將茶的課程做成大學的課題,讓大學茶香與書香一起飄香”。
“青年是文化傳承的活力源泉,更是國際交流的天然紐帶。我們希望通過這場茶會,讓各國青年以茶為媒,在氤氳茶香中讀懂中國‘和而不同’的智慧,讓茶文化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又一扇窗口。” 上海市茶葉學會理事長謝云表示。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茶葉學會、華東師范大學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上海市茶葉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承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