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西方史料,最早一次有文字記載的大的傳染病是公元前430年至公元前427年在雅典發生的瘟疫,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詳細描述了這次瘟疫流行的情形。當時這個傳染病是怎么來的呢?人類歷史上傳染病大規模流行的原因之一是戰爭,大規模的征戰使得士兵們從一個地方跑到很遠的另外一個地方,因為疆土的快速擴張,在新的區域贏得戰爭的同時,也會在陌生區域遇上他們從未遭遇過的新的病菌,而他們對這些病菌沒有任何免疫力。
為了爭奪希臘的控制權,公元前431年,古希臘最大的兩個城邦—斯巴達和雅典爆發了戰爭,長達27年之久,史稱“伯羅奔尼撒戰爭”(公元前431—前404)。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30年,雅典城邦暴發瘟疫,并且持續大約3年之久。這次重大傳染病造成的后果非常慘重,它使得雅典軍隊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亡,瘟疫繼續在南部希臘肆虐,導致了四分之一的城邦人口死亡。
這次瘟疫造成西方文明史上一次重大的改變。因為雅典本來有稱霸整個希臘半島的雄心,但因為這次瘟疫,死了那么多人,仗也難再打下去了,雅典就稱霸不起來了。公元前427年,此次瘟疫結束后,雅典雖然仍堅持與斯巴達作戰,但是到公元前404年,終因人力和物力的匱乏而向斯巴達投降,被迫簽訂屈辱的和約,斯巴達自此取得了希臘霸權。從此,古希臘文明開始迅速走向衰落。
無獨有偶,古羅馬帝國的衰敗也與傳染病有關。公元165—180年,在羅馬帝國時期發生了非常厲害的瘟疫,那時候羅馬帝國正是安東尼統治時期,史書上也將此次瘟疫稱為“安東尼瘟疫”。瘟疫在15年左右的時間內導致羅馬帝國本土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到了公元211—266年,羅馬帝國又遭到第二次傳染病的大襲擊。這兩次瘟疫橫行之后,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羅馬帝國就衰落下去了。這便造成了西方文明史上又一次重大的改變。
公元312年的冬天,在一場饑荒之后,羅馬帝國西部再次暴發瘟疫,此次疫情的元兇被基本確認為天花。這是羅馬帝國分崩離析前的最后一次瘟疫,它給岌岌可危的帝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公元330年,羅馬帝國的皇帝被迫放棄衰敗的羅馬城,遷都至歐亞交界處的君士坦丁堡。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羅馬城為西羅馬帝國的首都。人口的減少,導致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嚴重影響到了經濟發展。同時,瘟疫造成大量青壯年死亡、人口體質下降,導致羅馬帝國的軍隊靠本國的青年很難滿足需要,于是身強力壯的“蠻族”,即羅馬北部的日耳曼人被招募進入軍隊,日后成為了羅馬軍隊的主力,而最后恰恰就是蠻族將領推翻了羅馬帝國。
在人類歷史上,一些災難會深刻影響歷史進程。在瘟疫來臨之初,古羅馬人相信,這是由于基督教徒對羅馬眾神不敬才引發了上天對羅馬人的懲罰,于是他們對基督教徒展開了瘋狂的、慘無人道的迫害。在攻擊基督教徒無效后,重重苦難的打擊使他們又轉而信奉基督,羅馬帝國后來把基督教尊為國教,開始了神學的統治,歐洲也進入了黑暗的中世紀。
(文內配圖均已獲得圖蟲創意授權)
本文節選自《百科知識》雜志
點擊上圖,“百科知識知道”大擂臺,有問必答,有答必獎!
將好文“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