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希望在2025年的每一天,你們都能笑容滿面,好運連連!
最近在某乎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為什么西方要把羅馬的歷史當成自己的歷史?
網友評論區炸鍋了
現代希臘無所謂啊,他們自認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不認奧林匹斯諸神是君士坦丁大帝那會的事情了。
實際情況比這個復雜的多…中世紀的特洛伊族源神話認為不列顛起源于埃涅阿斯的兒子,建立羅馬城的阿斯卡尼俄斯之子(或孫子)布魯圖斯,因此不列顛和羅馬是同源的,英吉利教會又起源于羅馬教皇大格里高利,更不用說羅馬統治之前不列顛基本只有史前史,所以哪怕對英國人來說羅馬也是根本繞不開的。盎撒人不是比羅馬來的還晚么?怎么說的好像自己是主人一樣……至少昂撒入侵大不列顛后,逃離的凱爾特人繼續在小不列顛維持羅馬的制度文化,顯然羅馬更具有影響力。昂格魯和薩克森人 沒資格和羅馬人比 誰是不列顛主人吧 何況現代英國昂撒人占比也不是主流 古維京人 以及維京的分支諾曼人 還有荷蘭人占比更多。
感覺不全是“羅馬已經消失了,所以認起來無壓力”。歐洲人對希臘的認同更像是繼承自羅馬人。歐洲人要追尋自己的文明史,就必須面對羅馬擴張的影響。如果將自己視為羅馬在文明上的繼承者之一,就必然追根溯源到古希臘,進而形成了希臘-羅馬為中心的文明觀。如果羅馬人的擴張止步于山南高盧,很難想象英法這些國家會把希臘視為自身文明的源頭。一個例子是西方人會認同古典希臘、古典羅馬(止步于西羅馬的崩潰),而不會認同拜占庭,因為分裂后的拜占庭從沒統治過他們。
“衣冠西渡”概括的很精妙。以前學習世界史時就感覺西方中心視角下的歷史敘述似乎有種“敘事中心不斷轉移”的感覺,比如古典時代的不列顛和日耳曼尼亞是蠻荒邊區,到了中古和近代就變成了文明中心,而原來的希臘和羅馬反而不大提了。有點那意思,希臘厲害的時候大談特談,等到希臘化各國被羅馬人秋風掃落葉一樣收拾的時候就沒談了,導致后亞歷山大時代的希臘遠不如前面古典時期研究的透徹,同樣當羅馬衰落時候,拜占庭是被西方歷史界相對邊緣化的,甚至于中世紀的意大利也不占據主流板塊,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西班牙葡萄牙等等一時之秀上。
時代不同嘛。各有各的價值觀,英格蘭的主體民族后來換了,不是羅馬人了,所以布狄卡女王就成了英雄。吊詭的是亞瑟王,他一天之內殺了800個盎撒人,后來也成了英格蘭傳說里面的英雄了。不過呢,倒也不奇怪,維京人禍亂英倫三島的時候,虐殺盎撒人無數。可現在維京人也成英雄了。歐洲除了德國和俄羅斯之外試圖用“帝國轉移”這個理念給自己歷史貼金的基本上沒有,德意志第一帝國或者神羅從奧托一世開始就喜歡編寫歷史來證明自己是“羅馬人”的皇帝,即拉攏教宗賜予宗教上的正統性又讓宮廷史官例如維度金德編寫“薩克森人的事跡”以及后面薩利安王朝的“帝國編年史”,都是歷代神羅皇帝希望大眾認可自己“羅馬正統性”的表現,這難道不算西方國家爭奪羅馬正統的表現嗎?沙皇俄國伊萬四世及他的繼任者們不都是聲稱自己是“第三羅馬”嗎,難道俄羅斯不算西方國家?理智討論,沒有杠的意思。
大家對此怎么看呢?
歡迎留言討論。
感謝一路有你們的閱讀陪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