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據克而瑞研究CRIC最新報告顯示,我國房地產行業庫存危機正從土地儲備向現房端加速傳導。
據統計,2024年末TOP100房企總土儲貨值連續四年縮水至25.17萬億的同時,現房庫存占比卻創下歷史峰值——50家典型房企竣工存貨賬面價值占比達27%,較五年前翻倍式增長,相當于2.15萬億資金沉淀在滯銷現房。
圖表數據揭示殘酷現實:房企竣工存貨占比自2019年的12.4%持續攀升,2024年升至27%。這意味著每100元存貨中就有27元是難以快速變現的現房資產,較五年前每100元多凍結14.6元流動資金。與之形成對沖的是,同期房企存貨跌價計提規模創下1677億元新高,同比激增26%,四年累計核銷達5581億元。
庫存結構惡化加劇資金鏈危機。百強房企雖主動縮減土儲規模(總建面下降12%),但銷售端17.1%的降幅導致去化周期拉長至6.93年。其中千億級中型房企深陷9.01年去化泥潭,萬億級房企亦需8.22年周轉。濱江集團以1.52年周期破局,其1701億貨值匹配1116億銷售額的"快周轉"模式,驗證了存貨動態平衡的可行性。
行業正經歷三重資金解凍攻堅戰。96家房企主動縮減土儲貨值,萬科、碧桂園等頭部企業降幅超25%,土儲投資向19個核心城市收縮,進行戰略收縮。保利、金地等46家房企參與政府土地收儲,通過存量回購釋放凍結資金,2024年存貨賬面總值下降15%至7.98萬億,加速盤活資產。94%房企計提存貨跌價,龍湖等安全梯隊將去化周期控制在5.01年,維持現金流安全邊際,持續財務排雷。
這場涉及萬億級資金的庫存解凍戰役,正在重塑行業估值體系。隨著24城啟動"以舊換新"政策窗口,房企能否將27%的竣工存貨占比壓降至健康水平,將成為檢驗企業生存能力的核心指標。分析師警示,若現房庫存繼續攀升,2025年行業或面臨更劇烈的資產減值風暴。
責編:李霞
編審:莫 非
監制:張立果
出品:城樓網/城樓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