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津很多社區通過手工技能培訓推動生活困難婦女和退休人員就業,但是手工制品的銷路在一些社區成為難題。針對該情況,津南區雙林街道滬青社區在開設技能培訓課程的同時,鏈接社會資源、搭建銷售平臺,努力打開手工制品的銷路,幫助一批困難群眾實現了就業增收。“大家正用自己的雙手編織著生活的新希望。”該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朱琳日前對記者說。
“我們的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現,一些生活困難婦女和退休人員因技能不足,難以邁出就業的第一步。掌握了這個情況,我們依托社區‘居民學校’,打造了一個‘手工花’制作培訓班。”朱琳向記者介紹,社區請來專業老師,手把手地教大家花材選擇、色彩搭配等技巧。學員們從零基礎起步,逐步掌握了制作技術。
“手工花”培訓的成功激發了更多居民的參與熱情,社區趁勢聯合非遺工坊,又開設了“喜字花”培訓班。該課程融入傳統非遺元素,作品兼具美感與實用性。一位學員坦言:“從笨手笨腳到熟練制作,每一步都充滿成就感!”
“制作技能好掌握,銷售才是大問題!”為了讓學員的作品走向市場,社區既主動對接雙林街社工站和非遺手工制作工廠,又引入婚慶公司、禮品店等合作資源,通過“訂單式制作”,學員們制作的“手工花”“喜字花”直接供應婚禮市場和節慶需求,既有銷路保障,又提升了作品的附加值。此外,社區還建立了線上展示平臺,通過社交媒體推廣居民手工藝品,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以前擔心學了沒處賣,現在訂單不斷,心里踏實多了!”一位參與培訓的退休婦女說道。
如今,在滬青社區,已有二十余名困難群眾通過接受培訓實現了居家靈活就業和增收。她們制作的“手工花”“喜字花”不僅為新人婚禮增添喜慶,更成為社區文化傳承的載體。據介紹,該社區還定期舉辦手工藝品展銷會,吸引周邊居民購買。一位全職媽媽感慨道:“既能照顧孩子,又能賺生活費,這才是真正的‘家門口幸福’。”
朱琳表示,雙林街道滬青社區以需求為導向,用“技能培訓+資源整合+市場對接”的組合拳,破解困難群體就業難題,形成良性循環。未來,社區計劃增設編織、剪紙等課程,幫助更多居民解鎖新技能,讓巧手織就的幸福之路越走越寬。從指尖綻放的希望,到巧手托起的夢想,這里的故事正在為更多家庭點亮生活之光。
來源:津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