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友在后臺留言:
其實,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心里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擔憂。
我們此前已多次科普過,遲發性運動障礙與抗精神病藥物使用緊密相連,尤其是長期用藥的患者,更是該病的“高危人群”。一旦發病,患者的面部、口唇和四肢常“不受控”,不自覺地做出舞蹈樣動作,或是出現肌張力障礙,就像身體突然“叛逆”,不再聽從大腦指揮。
那么,問題來了——
如何判斷自己
是否患有遲發性運動障礙?
判斷自己是否患有遲發性運動障礙,要關注兩點:
1.用藥史
是否長期規律服用抗精神病藥物
如果你正在長期規律服用抗精神病藥(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要格外留意!這些藥物在控制精神癥狀的同時,可能會對神經系統產生一定的副作用。
2.癥狀表現
是否出現了不自主的面部或肢體運動
當你的身體突然開始“加戲”——吃飯時筷子拿不穩、和人說話時不自覺地擠眉弄眼,或是手腳不受控地扭來扭去,這些反復出現、越來越明顯的“奇怪動作”,很可能就是遲發性運動障礙在“作祟”!一旦這些癥狀影響到生活,千萬別忽視!
需要注意的是,用藥期間一旦出現可疑癥狀,千萬別盲目猜測,更不能“百度診斷”!遲發性運動障礙的確診需要專業的醫生來完成。醫生通過詳細詢問用藥細節、全面的神經系統檢查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給出準確結論。
看到這,有病友可能會想:既然吃抗精神病藥可能導致遲發性運動障礙,那是不是要趕緊停掉就沒事了?
這可不行,雖然誘發疾病的藥物可能需要調整,但一定要在醫生的專業評估和指導下進行。醫生會根據病情,循序漸進地給你減量、停藥或者換藥。要是自己突然停藥,病情很可能變得更復雜,原來的精神疾病也可能卷土重來,到時候麻煩就大了。
所以,用藥調整這件事,一定要乖乖聽醫生的安排。
遲發性運動障礙可以控制嗎?
這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了。遲發性運動障礙經過合理治療,病情是有可能得到控制的,但關鍵在于早發現、早治療。一旦察覺到不對勁,別猶豫,趕緊找醫生反饋。
那么,遲發性運動障礙該如何治療呢?
遲發性運動障礙的治療
國內外指南推薦的遲發性運動障礙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
1.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方面,除了遵醫囑調整抗精神病藥物,還會使用一些專門緩解癥狀的藥。氘丁苯那嗪(2020年已在國內獲批)及纈苯那嗪(尚未在國內獲批)為A級推薦(Ⅰ類證據);銀杏葉提取物和氯硝西泮為B級推薦(Ⅰ類證據),且氯硝西泮僅限短期(約3個月內)治療使用;金剛烷胺和丁苯那嗪為C級推薦。
具體怎么用藥,一定要嚴格聽醫生的安排。用藥時間因人而異,和病情的嚴重程度、個體對藥物的反應等多種因素有關。有的患者可能用藥幾周后就能感覺到癥狀有所減輕,但也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看到比較明顯的改善。
所以,治療過程中要有耐心,按醫生要求定期復診評估。
2. 物理治療
腦深部電刺激:這種治療能恢復患者的運動功能,適用于出現不能自己控制的運動的患者。通過植入電極,發送電信號,調整大腦異常的神經活動,改善癥狀。
經顱磁刺激:該治療的主要作用是通過改變電磁刺激頻率,達到興奮或抑制局部大腦皮質功能的目的,緩解患者的癥狀。
遲發性運動障礙雖然聽起來有些可怕,但通過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再加上康復訓練和心理支持等多種手段的綜合應用,是可以得到控制的。患者和家屬要保持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相信在專家的指導下,遲發性運動障礙一定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如果你還有更多疑問,或者想了解更多關于遲發性運動障礙的內容,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