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大帆船變成小舢板的時候。
2004年6月。在《超級女聲》海選激發出青春的力量,在各地奔涌的人潮中;在蒼老師躥紅亞洲,成為新一代偶像的期待中;在上海通用發起突破2005年行動,首先打響價格戰競賽的槍聲中;終于又活過來的日產做出了新的決定,把總部由東京銀座搬到橫濱港未來 21區,回到公司的誕生地。
兩年后。已經化身日本漫畫、電影、電視劇主角的卡洛斯?戈恩,成為日產改革派大勝的旗幟,被供到了神壇上。他在107屆股東大會上,對著眾人發出了日產會繼續贏的慷慨陳詞,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同時,日產總部的搬遷會比原計劃提前1年實現。
2009年8月。在東京待了41年后,日產正式回到了橫濱。地上與地下總共24層的大樓,由著名建筑設計師谷口吉生操刀。駛向未來的帆船設計,讓它成了著名的景點。在典禮上,日產拿出了全新的戰略車型聆風。戈恩更是沉浸于對未來的勾畫中:
我們也在這里慶祝日產聆風所代表的汽車社會新紀元的到來。
此時此刻,我們對于未來充滿信心。
2025年5月底。在戈恩逃亡黎巴嫩近6年后,日產橫濱總部的大樓再生變數。這家陷入困境的日本汽車制造商正考慮出售大樓,通過售后回租的方式,籌集1000億日元左右的資金。用以支付到2026年3月新增的600億日元重組費用。
在日產全面去戈恩化的政治正確下,這一次來得真是徹底。
雖然日產官方還沒有做出最終的決定,但其內部的眾多人士認為,這個總部太大了,沒必要浪費。只要能讓公司活下去,把總部的所有權賣掉,也算是正確的選擇。以后,要習慣于過苦日子。
其實,這只是日產一堆的麻煩中最小的部分。
日產停止在日本國內建立電池工廠以及關閉兩家生產基地的決定,更為棘手。與中國汽車制造商可以在國內輕松裁員、關閉工廠相比,日產的一系列決定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特別是與地方政府有關于此的談判,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其中,被列入關閉目標的追浜工廠有約3900名員工、湘南工廠約有1800名員工,他們的去處成為大問題。此外,這對當地的穩定也產生了威脅:
不安的聲音很大。
現在,日產的麻煩正演變成全產業鏈的困境。東京商工研究所的統計數據,對危機做了進一步的說明。時下,與日產汽車有直接或間接交易關系的企業共有13283家。其中,東京最多,有3949家;其次,是神奈川縣,有1757家;位居第三的是愛知縣,有1350家。他們都會因為日產的調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自日產成立迄今,每隔大致20年,它就會發生一場內亂。上一次,拯救它的是戈恩,最后卻又因為戈恩陷入到爭斗中。這一次,日產又走到了生死的邊緣,真正的救星還沒有出現。與以往不同的是,日產當下面臨的是電動化與智能化的轉型,這與燃油車時代迥然不同。對于其未來,日本媒體甚至給出了最大膽的預測:
日產正在消亡。
把橫濱總部賣掉,稱得上是日產命運轉折點的象征。有媒體追問本田內部人士對此的看法,結果對方還真給出了答案:
本田總部沒有為他們預留工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