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三十五次全國助殘日。今年助殘日主題是:“弘揚自強與助殘精神,凝聚團結奮進力量”。在這一天,凡塵安星“愛心屋”殘疾人就業項目正式投入運營,2名“心青年”(指心智障礙青年群體)走上工作崗位,在一個個真實的工作場景中,尋找著自我的價值。
融合就業
“心青年”勇闖職場
初夏上午,陽光斜斜地灑在城關區華亭街小巷的轉角處,凡塵安星星島27號“愛心屋”的門前已漸漸熱鬧起來。街坊鄰里的談笑聲與屋內陣陣食物香味交織,縈繞在空氣中。十幾平方米的店面裝修布置頗為用心,照片墻和留言板無聲地訴說著這家小店的故事,品類不算多的小食錯落擺放,“心青年”店員潼潼和一航坐在吧臺認真制作拼豆掛件,這些成品將在蘭馬“守護星星”公益展位進行義賣,傳遞包容與愛的理念。
中午時分,小店迎來了第一波客流,周圍學校放學的學生和慕名而來的食客擠滿了小店。“您好,歡迎光臨”“您需要點些什么?”站在收銀臺前的一航羞澀地點頭問候。當顧客選好商品準備結賬時,一航會轉身告訴同事潼潼顧客的點單和需求,隨后完成收款,還打印了一張小票。“您的西瓜啵啵要加冰嗎?”另一邊,潼潼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出餐職能,他將西瓜塊夾進容器,按比例加入果汁和牛奶,一杯西瓜啵啵就制作好了。兩人的速度雖然慢了一點,但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當顧客拿到飲品對他們說謝謝時,兩個小伙子有點害羞,也有點驕傲。“他倆現在會獨立地接待客人,也會在老師的提醒下理貨、補貨了,而且推薦我們的特色食品頭頭是道,一句也沒講錯。”凡塵安星就業輔導老師劉旭娟驕傲地說,正式開業快一周了,兩位“‘心青年’的業務越來越熟練,這讓我們看到他們是韌性的,也讓我們知道他們從學習到就業的過程是緩慢但值得期待的。”
堅持八年
“心青年”技能“滿分”
凡塵安星“心青年”就業項目的成立經歷了長時間的探索:從2017年開始,凡塵安星就啟動了“心青年”職業訓練課;2018年7月,西北首家“心青年”職業庇護工場星島27號正式對外營業,在這里“心青年”們學習內務整理、環境清潔、烘焙、簡餐制作,為今后的自主生活、就業打下基礎;2020年,就業輔導老師聯系了車咖汽車服務中心,為“心青年”開發了新的就業崗位;2021年,凡塵安星與企業合作,由“心青年”對整包真空大米進行打包;2022年,凡塵安星啟動“凡塵星野”項目,“心青年”在戶外營地接受無家長陪伴的全人教育成長課,通過自然美育、體勞融合、社會交往等課程,鍛煉他們獨立出行、自食其力等;2023年,“心青年”小宇正式任職凱悅酒店洗衣房職員,不僅實現了自我價值,也讓其他“心青年”家庭看到了希望……堅持8年打造的階梯式職業培育體系,從生活技能養成到“庇護性就業-輔助性就業-支持性就業”三級實踐平臺,從情景化教學到校企合作項目,每一個腳印都凝聚著凡塵安星特教老師們的匠心。
“首先要評估他們的能力和他們自身的就業意愿,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再根據不同長處進行分工,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一路走來,就業輔導老師劉旭娟有很多感慨,她舉例說,“一杯飲品中的果汁、牛奶、水、糖需要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嚴格配比,細微的偏差會影響整體的口感。重復刻板行為是孤獨癥群體的一個典型特征,但這反倒成為他們的優勢。他們在培訓中專注力特別強,會針對每一個細節反復練習,力求完美,直至做出一杯合格的飲品。”令人驚喜的是,“心青年”經過不斷的培訓、不同就業項目的嘗試,能夠勝任銷售、收銀等崗位,逐步實現主動融合。盡管艱難,這樣的成功案例持續出現,令家長、“心青年”及其支持者越來越有信心。
保駕護航
“心青年”未來可期
2024年年底,凡塵安星又一輔助性就業項目——智能無人烤薯機落地。每天上午,“心青年”在常規的職業訓練課外,還有了“新工作”:洗紅薯、切紅薯、分裝盒子、烤紅薯;下午,再由就業指導老師帶領不同的孩子們到市區8個無人烤薯機點位投放紅薯。天助自助者,幾個月下來,固定的操作流程對于“心青年”的穩定秩序感特質有了極大的幫助,也讓城關區殘聯看到了這群努力向上的孩子們。
2025年4月,助力殘疾人就業的重要實事工程——“愛心屋”殘疾人就業項目對接到了凡塵安星,希望通過政策幫助前移“心青年”就業支持環節,近距離為“心青年”搭建就業平臺。雙方一拍即合,經過緊張地選址、裝修、再次培訓,5月18日助殘日當天,凡塵安星星島27號“愛心屋”正式對外營業,通過以市場化運營為主、社會化幫扶為輔的創新模式,幫助“心青年”實現融合就業。在這里,“心青年”不再是標簽化的受助者,而是用勞動贏得尊重的個體——每一聲問候、每一次點單、每一份出餐,都在書寫屬于他們的“未來可期”。
下午6點左右,人潮漸漸散去,兩個小伙子也在為關店做著準備。一航弓著背,雙手握緊拖把,一步一步慢慢往后退,把地板拖得锃亮;潼潼蹲著身子,用抹布反復擦著桌椅,連凳腿上的小污漬都不放過。陽光斜斜照進來,映著他們認真的側臉。雖然動作有些笨拙緩慢,但每一下都透著一股向上的勁兒。這潔凈的小店,就像他們的未來,正被自己一點點擦亮、鋪平,閃著溫暖的光。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丹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